|
欢迎各位版友通过图片分享今日巡礼所见,记录这全城欢庆喜悦的美妙瞬间,版主们会不遗余力的给您奉上多多的加分,不管是用相机还是手机,一张不嫌少,十张不嫌多(再多请您另开贴我必给您高亮加精),您拍了您就是最热心的观众!也给身在异地他乡的朋友汇报这个城市正在经历的巨大变化,大家一起来享受进步的欢乐!
我将把各处搜罗到的相关图片依次编辑更新到大家靠前的回复楼层中,标明原作者,以便大家观看,充实本主题!
湖北日报今日专题:
“不一样”的努力 “不一样”的精彩 大武汉 世界范
记者谢慧敏
今天,是武汉城建五年攻坚的收官之日。两江四岸,一批重点工程同时竣工。大武汉,以令人惊艳的蝶变,迎来崭新一天。
这一刻,期盼已久。这一刻,令人自豪。
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一主两副”战略,倾力、尽力、竭力、全力,支持武汉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2012年,省十次党代会再次明确,全力支持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重振“大武汉”雄风。
不负重托,5年来,武汉全力以赴,终迎收获期。
“传世之作”东湖绿道揭开面纱。碧波之上,这条28.7公里的绿丝带,全面禁止机动车通行,将开启人们神往已久的慢生活。它入围联合国人居署示范项目,尚未亮相便闻名世界。
百年老街中山大道华丽回归。沿街38栋老建筑“整旧如旧”,老汉口昔日的繁华盛景,得以重现。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捧获国际最高奖。
地铁6号线、机场线同步开通。仅需27分钟,就可从市中心抵达天河机场。
这是城市颜值的再次刷新,是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更是城市气质的重新塑造。
曾经的等待、煎熬、抱怨,此刻悄然散去。在快与慢、动与静、传承与创新之间,大武汉,正带给市民“不一样”的美好与自信!
巨量投入 改写空间格局
大江穿城,龟蛇相望,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三城,世界少有。
但这样的格局,却也让城市饱受“隔离”之苦。
多年来,城市管理者殚精竭虑,试图打造通行效率最高的快速路网。然而,在武汉,修一条环线,需要两座长江大桥或过江隧道、一座汉江大桥才能“圆满”,投资高、难度大。苦于资金压力,只能作罢。
到2011年,武汉的城市建设,已落后国内一线城市8至10年。
当时,武汉仅有一条轻轨线,全长28公里,不足上海、北京的5%,只有广州的10%。每到上下班高峰期,百万市民过江“追着公交跑”。一些外商见状,悄悄摇头,转身离去。“武汉的城市建设,已严重拖累经济发展。”多位专家提出:城建历史欠账太多,必须抓紧补课。“随着国家扩内需战略的实施,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武汉正迎来黄金机遇期。错过这轮机遇期,到时会真正留下骂名。”2011年底的武汉市第12次党代会上,“城建攻坚”与“工业倍增”一起,成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两大战略支撑。
5年间,武汉快马加鞭,城建投入累计达7844亿元。高峰时,近万个工地、20条主干道同步开建。
城市面貌,“每天不一样”——
地下,地铁穿两江、连三镇、串起三大火车站,直达天河机场,实现与高铁、城铁、航空无缝接驳。
地上,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武汉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在主城区拥有三条完整环线的城市;杨泗港长江大桥与青山长江大桥开工,四环线全面开建。
城市格局,重新改写——
以三环线内老三镇为中心城区,以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蔡甸、汉南为新城区,“1+6”城市格局形成;各新城“独立成市”,通过轨道交通、快速路与主城紧密相连。武汉,由此告别“摊大饼”,迎来集约化发展。
武汉还计划,以每年通车两条地铁线的速度,新建13条轨道交通线,到2020年,通车总里程达400公里。“将用不到20年时间,走过伦敦140年历程。”
这种罕见的加速度,让武汉一度成为焦点,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
主动留白 挥别无序规划
如同一把双刃剑,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给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不便甚至创伤。
数十个湖泊,人间“蒸发”。“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减少近一半。
历史街区,成片拆除。被誉为“万国博物馆”的汉口老城区,老建筑消失不少。
2013年11月,在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武汉举行《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会议的宗旨是:弄清楚“要做什么”,避免错失机遇,成为历史罪人;同时弄清楚“不做什么”,避免急功近利,造成对城市的致命伤害。
瞄准“不做什么”,“硬招”接二连三:
不能填江、不能填湖、不能“摊大饼”式扩大城市外延……“生态代价”的发展路径,由此终止;
率先设立城市“绿线”,为占全市国土面积超过三分之一的4000块绿地“上户口”;对166个湖泊划定保护“蓝线”,一平方米都不能少;
南岸嘴,一块被誉为“中国角”的半岛。在没有让世人为之一亮、为之一震的项目之前,坚决留白。
坚守“生态底线”,让遇湖“绕着走”成为建设常态。
修建四环线时,沿线经过18个大小湖泊。最终,严西湖、北湖、知音湖绕开,汤逊湖绕道,后官湖大桥舍近求远……“礼待山水”多绕6公里,投资多出亿元。
生态补课 彰显独特魅力
放眼全球,每一座伟大城市,无不独具个性魅力。巴黎的浪漫、纽约的现代、伦敦的典雅,甚至苏州的小桥流水,都让人印象深刻。
武汉的城市特色在哪里?比肩世界大城,怎样避免“千城一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萨斯基娅·萨森告诫:丰富的水资源,是武汉的独特魅力。“武汉应放大优势,在全球化进程中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盲目追随。”
一场新的补课,由此启动。武汉决定,面向未来,展现大江大湖的大气灵秀之美。
在东湖南岸,武汉大学一幢88.3米高的教学楼在爆破声中拆除,沿珞珈山优美的自然山际线,得以再现。
在长江两岸,400多块楼顶广告全部拆除,简约、优美的城市天际线,重映眼帘。
在蔡甸区后官湖,沿湖10多个楼盘规划红线“退后”50米,为湖岸线让路。一条110公里的绿道蜿蜒湖边,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
自此,生态、绿化不再是城市建设的附属品。山体修复、垃圾场改造、废弃地修复……武汉启动大规模生态景观建设,一道道城市“伤痕”,开始“满绿复活”,成为城市新地标。
汉口金口,亚洲最大垃圾填埋场上,一个占地近3000公顷的“绿色部落”奇迹诞生,成为第10届国际园博会的举办地。独创的生态修复理念,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为武汉赢得“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
110岁的张公堤,一度沦为破旧土堤。经过生态重建,已成功变身约30公里的堤顶绿道,历史遗存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千年之作”东湖绿道,以世界级标准打造,成为这座山水之城的魅力名片。
与绿色同步复活的,还有城市的根脉与记忆。中山大道、昙华林、汉正街……16个历史文化街区,依次启动修复改造。老里弄、老建筑、老牌坊,甚至汉味叫卖声,陆续回归。武汉的独特韵味,得以彰显。
5年建设,前所未有;5年发展,脱胎换骨。
甩掉令人尴尬的“大县城”帽子,被联合国向世界分享建设经验;经济总量破万亿,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口过千万,成为国家“超大城市”……大武汉,这座本世纪初被称为“坐在预言上”的城市,复兴夙愿逐步实现。
毋庸讳言,成绩单的背后,这座城市还有许多“成长的烦恼”。
有些街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些城区,地面光鲜亮丽,地下设施严重滞后,一遇下雨就“看海”;有些公共设施,缺乏长远规划,拆了建、建了拆,市民苦不堪言;有些商圈,人声鼎沸,却找不到一处安静的书店……
“城市的意义在于关心人,陶冶人”。从中部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世界城市,城市发展阶段不断变化,但目标却是永恒:成为宜居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
祝福大武汉,以每天“不一样”的努力,赢得未来“不一样”的精彩!
————————————————————————————————————————————————————————————
六大工程今日闪亮呈现:东湖绿道亮相、中山大道开街、地铁 6 号线、机场线、雄楚大道 BRT 开通、天河机场T3 航站楼竣工验收!
长江日报记者团直播信息
武汉地铁官网已更新线路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3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