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发现,聚焦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发现。 会议介绍,经过61年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位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3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严整有序的布局规划,方正的宫城和大型夯土宫殿建筑为代表的宫城、宫室制度,贵族墓葬显示出的丧葬礼仪制度,祭坛为代表的国家祭祀制度,铜玉礼器群及绿松石龙等国之重器体现的器用制度等,充分体现出二里头文化产生了最早的王权、王国。 考古发现显示,二里头文化处在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之间,是距今3800年至3500年前后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广域王权国家,是商文明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前身,并向四方强势辐射文化影响力。它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与引领者,是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主根和灵魂,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断的重要体现。探索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二里头遗址是最重要的起点和标尺。 随着近年考古发掘持续推进,二里头遗址中心区“九宫格”式布局、“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面貌更加清晰,新发现宫殿区南、北两侧道路自宫西路向西延伸400余米,在宫西路以西新发现一条南北向的道路,道路两侧有墙垣。新发现的道路和墙垣将二里头遗址划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多个网格内均曾发现不同等级的建筑基址和墓葬,显示出家族式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结构布局,为研究二里头遗址城市规划、社会分层、礼仪制度等提供重要资料。 除二里头遗址外,会议还通报了周口淮阳时庄遗址、平顶山叶县余庄遗址、南阳黄山遗址和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考古工作新成果,从都城布局、宫城建筑、粮仓储备、礼仪制度、手工作坊、墓葬等级等方面,为探寻早期中国文明起源提供有力佐证,推动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表示,诸多文化遗迹及2万余件文物、多种科技手段的深度参与,较为全面、深入地揭示了二里头早期国家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重要内涵和价值,为认识二里头早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古工作者正在继续扩大工作区域,为探索夏文化提供更多重要线索。下一步,洛阳也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整体框架下,围绕夏文化与夏代史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历史问题,加强统筹部署,持续挖掘二里头夏文化内涵、加强早期文明研究和传播。(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