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thonytsing

[数据时讯] 【赫赫夏都】【第一王朝 】 【最早中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8: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09: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14: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14: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14: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14: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3 0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tr][/tr]
 61年的考古工作表明,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都邑。作为王都,二里头的核心地位体现在哪儿?今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要从二里头的都邑规划讲起,带您看看这里的王朝气象。
  “四合院”式宫殿建筑群位于“九宫格”

二里头遗址平面布局图(资料图)

  二里头遗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北部被今洛河冲毁,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估计原聚落面积应在400万平方米左右。
  这是一座经过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王国都城。遗址分为中心区和一般活动区。中心区位于遗址的东南部至中部一带,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组成。一般活动区位于遗址的西部和北部区域,目前仅发现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房基及小型墓葬。
  遗址中心区发现有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路系统,并将整个遗址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祭祀区、宫殿区和围垣官营作坊区,沿南北向依次分布于“井”字形道路划分的“九宫格”的中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宫城即位于“九宫格”的中心,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城城墙内为宫殿区。宫殿区发现有中国最早的多进院落宫殿建筑群和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式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建筑群形制规整、规模宏大、排列有序,体现了政治和宗教权力的高度集中。祭祀区、贵族聚居和墓葬区、官营手工业作坊区都拱卫在宫殿区周围。
  中心区北部发现有中国最早的国家级祭祀遗迹和祭祀区域,有圆形类似于后世的“坛”、长方形半地下的遗迹及祭祀的墓葬。中心区南部发现有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已发现有专为贵族服务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在祭祀区和中心区的以东区域分布有较密集的贵族墓葬。
  “九宫格”的分布格局与《尚书?禹贡》以山川划分九州的“天下观”十分契合,说明夏代统治者在都邑建设和国家治理中可能已遵循《周礼?天官?序官》所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的建国和统治理念,而《禹贡》的九州观念在当时可能也已经出现。
  文献中的夏都斟鄩,就是二里头遗址
  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来看,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斟鄩。
  古本《竹书纪年》《逸周书?度年》均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首领,因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其入居当时的都城斟鄩并执政。太康死后,他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
  那斟鄩在哪儿呢?不同的历史文献指明了同一个方向——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史记?夏本纪?正义》中提道:“《商书》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国语?周语》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括地志》表明:“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
  据此判断,斟鄩正是位于伊洛盆地西端的二里头遗址,是夏朝自太康至桀时期的王都所在。
  “金字塔”统治模式,辐射整个中原地区

夏都斟鄩时期聚落层级分布图(资料图)

  除夏都斟鄩规划缜密外,当时的夏王朝统治疆域内也形成了“金字塔式”、分等级管理的统治模式。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中原地区分布着400余处与二里头有着共同陶器组合、共同文化特征的遗址,它们的分布范围为探索当时的夏王朝统治范围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这些聚落的分布可以看出,当时夏代的社会统治机构大体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为约四百万平方米的王都斟鄩;第二级为数十万至百余万平方米的区域性中心城邑,如距二里头遗址不远的巩义稍柴遗址、新郑望京楼城址、荥阳大师姑城址等;第三级为数万至20万平方米左右的次级中心城邑,如集中于郑州至洛阳一带和分布于颍河、汝河流域至三门峡一带的河流水系近旁交通要道的20多处大中型聚落,如临汝煤山遗址、伊川南寨遗址等;第四级为数千至数万平方米左右的村落,如登封玉村遗址、洛阳皂角树遗址等。
  考古发现证明,当时的中原腹地,形成了以斟鄩王都为中心,等级结构分明,且由河流水系有效连接的包括整个中原范围的庞大聚落群,很可能已经构成了夏王朝国家政治实体所能够有效控制的地域范围,充分显示了夏王朝所具有的发达的控制网络和统治文明。(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实习生 王奕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09: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盉

     “二里头遗址在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上,正处于新石器(龙山)时代和青铜(夏商)时代,即‘传说时代’和信史时代的关节点上,它对于解决中国上古考古和历史的重大问题具有关键意义。”“夏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上承五帝时代,下启商周至明清王朝,连接着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
  这些都是国内顶级考古学家对二里头文化的评价。那么,为何说二里头文化处于时代的关节点上?它在同时期的其他文化中又起到什么作用?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跳出二里头看二里头”,探秘二里头文化是如何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的。
  文明形态逐渐成熟,催生中原第一王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介绍,在二里头横空出世之前的数千年里,中国境内各区域文明独立发展,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跨地域共性。距今5300年到3800年前后,即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晚期,中华大地陆续进入“邦国林立”的“古国时代”。
  二里头文化出现之前,其他地域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先厘清历史的分期。河洛大地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如果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算起,其分别经历了裴李岗文化(距今9000年至7000年)、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至50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距今5000年至4300年)、中原龙山文化(距今4300年至3800年)、二里头文化(距今3800年至3520年)时期。在距今5300年前后,河洛地区处于仰韶文化晚期,长江下游出现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文化。
  随着文明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中原龙山文化在与大量外来文化的强烈作用下,率先发生了重大转变,催生了二里头文化,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二里头早期广域王权国家的政治统治架构也逐步在中原地区确立。这也意味着第一个王朝的文明曙光即将在河洛大地出现。
  二里头文化强力扩张,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
  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进入王朝文明阶段,强力向四方扩张、辐射文化影响力,形成了超越自然地理单元和文化屏障的强力冲击波,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二里头文化重要代表礼器陶盉(hé)、爵,向北见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西达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一带。这表明来自中原王朝的礼器被各国作为权力地位的象征物而接受,而中原王朝与某些区域的社会上层之间,可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政治结盟。
  作为二里头文化核心玉礼器的牙璋,经南阳盆地到达汉水流域进入长江水系,再向西南经四川盆地直达越南红河三角洲;或经湖南向福建、广东、香港扩散。
龙山文化晚期的陶盉(蚌埠市博物馆藏)
  吸收不同区域文化,“怀柔万邦”兼收并蓄
  在强势发展的基础上,二里头的王者们“怀柔万邦”。众多考古证据显示,二里头文化吸收了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区域的文化,因而表现出“兼收并蓄”的胸怀。
  例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质酒礼器中的鬶(guī)、盉与爵都可能是以大汶口—山东龙山文化的鬶为原型创造出来的,大型有刃玉礼器如璋、刀和钺等也源自山东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中少量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器、鸭形鼎,以及其上的云雷纹等,可能是在东南地区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二里头遗址贵族墓葬出土的玉鸟形器和柄形器,类似于长江中游后石家河文化的鹰形玉器和柄形器;二里头遗址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海贝,可能产自距离二里头遗址数千公里的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海域;二里头遗址贵族墓葬出土的青铜战斧与环首刀,或许来自早期北方草原地带及其临近地区;二里头文化罐类陶器口沿上的花边装饰,可能来自西北地区。
  同样来自西北地区,对二里头文化影响较大的还有小麦、大麦、绵羊、山羊和青铜冶铸技术等。
  半月形地带崛起,开启青铜时代文明新格局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的张弛教授曾在《龙山—二里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一文中提到,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在传统新石器时代核心区域中仅剩下洛阳盆地这一个在持续发展的地区,根据当时的调查数据显示,二里头文化时期距离洛阳盆地越远的区域,越有衰落的迹象。
  赵海涛说,对于核心区域文化衰落的原因,有禹征三苗说、消耗说、洪水说、气候变化说等解释,但历史上的真实原因恐怕更加复杂,至今尚无统一定论。
  在这些文化衰落的同时,燕辽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这一半月形地带逐渐兴盛,彻底改变了新石器时代的传统文化格局,而这和青铜时代全球化是分不开的。此时,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已经显露出与欧亚草原青铜时代早期文化交流的迹象,有学者认为“青铜冶金术、车和驯化的马、牛、绵羊、山羊都是从中亚来到中国,中国与欧亚草原的交流也许通过北方与西北方的不同路径发生”。
  处于欧亚接触地区的半月形地带,在与洛阳盆地这一唯一没有衰落并保存了新石器时代以来复杂社会的区域互动中,开启了中原地区青铜时代文明新格局。(记者 李砺瑾 文/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09: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6: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6: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6: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6: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6: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16: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20 18:33 , Processed in 0.08861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