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1 17: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晚报
今天 14:17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华北明珠,愈发闪亮】3月27日,**新区容城县留通大桥处,桥下碧水由北向南,缓缓流淌。蓝天映衬下,与烧车淀相连的河面陡然宽广起来,颇有一番“潮平两岸阔”的气势。
桥东侧大堤上,卖鱼的村民排成一排,兜售着刚从白沟河入淀口捕来的鱼儿。鲤鱼、鲫鱼、黑鱼、鲶鱼、泥鳅、小龙虾……在当地人眼中,一锅白洋淀炖杂鱼,就足以让很多人记住舌尖上的白洋淀。
作为白沟引河入淀口,留通大桥是很多人观察白洋淀的一个窗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桥下的水就变黑了。后来有一段时间,这烧车淀都干了一大部分……”留通村党支部**李双龙说,在他小时候,烧车淀水量充足,一眼能看到底,家家户户都是从淀里挑水喝。
这股乡愁,随着白洋淀这颗“华北明珠”愈发明亮,变得更加浓郁起来。
“2012年,‘7·21’洪水后,这水就没再干过。**新区成立这三年,河里的水是越来越好了。不仅水质越来越清,连水量也越来越大。2018年的时候,这一带航深只有6米,如今航深差不多快8米了,水位上涨了1米多。”李双龙说这话,明显带着一股欣喜。更让他高兴的是,白沟引河的河道正在拓宽,“占了我们村180多亩地,等过两年你再来看,水面比现在还要大。”
容城白沟引河留通入淀口的变化,只是白洋淀近年来水质水量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位于安新同口二村的孝义河入淀口,清澈的河水缓缓注入马棚淀;在位于安新东向阳村附近的藻杂淀入口,清澈的府河水同样在缓缓东流,吸引不少附近村民来撒网捕鱼……
成立三年来,如何让白洋淀的水恢复它的初始底色?**新区一直在努力。
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为统领,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新区协同开展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逐步恢复“华北之肾”功能,让“华北明珠”愈发亮丽。
三年来,**新区清理畜禽水产养殖及其设施741个,退出养殖面积9.1万亩,清运完成工业固废46.46万吨,对淀区133家农家乐进行整治。
三年来,**新区治理完成纳污坑塘606个和5条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入河入淀排污(排放)口11395个。清理完成河道、淀区积存垃圾183.43万立方米。
三年来,**新区通过在采蒲台、烧车淀、南刘庄设置围栏,变更采蒲台和烧车淀航道,在淀区内航道安装限速标识、警示标识等,科学规范航速,减少船舶污染。
在对内加大治理力度同时,协同治理的脚步也在不断加速。
在白洋淀上游,保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白洋淀生态保卫战,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
在白沟引河上游的北拒马河,保定投入2000多万元治理,让黑水还清;在曾经红水流淌的孝义河,高阳县用全省最大的县级污水处理厂和循环经济模板,助力孝义河红水变碧波;在穿古城而过的府河,保定投入6400万元进行清淤整治,同时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在距离**最近的瀑河水库,经过线路改造,成为保定引水补淀的新选择……
上游治理加速同时,白洋淀补水长效机制愈发健全。
蒸发量大、渗漏严重、九河干涸……白洋淀干淀的原因很多,但无疑,缺水是根本原因。
正是如此,1997年至今,白洋淀先后接收了40多次补水。其中20余次涉及西大洋水库。引黄河水、引南水北调中线长江水,引西大洋—王快水库水等,成为白洋淀生态补水重要且稳定的水源。
2019年2月1日,**新区设立后的第一个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正式启用,黄河水源源不断地输入淀区。至此,白洋淀多水源补水机制基本建成。
**新区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建立了多水源补水机制,持续进行生态补水,近两年白洋淀的最高水位达7.4米,是近20年少有的高水位状态。湖心区水质达到Ⅳ类标准,提升明显。
“华北明珠”熠熠生辉同时,其“华北之肾”的部分功能开始恢复。
今年3月,白洋淀通过枣林庄枢纽和十二孔闸泄水,预计持续到6月份,向下游河道生态补水6000万立方米。
这是**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向下游生态补水持续时间最长、补水量最大的一次,将有效缓解下游沿线各地生态缺水现象,持续提升下游河道水生态功能,带动区域生态持续改善。
一颗重新擦亮的“华北明珠”,熠熠生辉就在眼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