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8 1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是啥样的
1月14日起,《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草案进入为期30天的公告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将开发区建设成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的蓝图画卷徐徐展开。如何对标找差,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如何产城融合,打造世界产业综合新城,开发区规划分局工作人员为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高站位高起点
以新发展理念编制亦庄新城规划
《规划》坚持高点定位的理念,既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分区层面规划,也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2018年-2035年)》的空间专题,紧扣“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城市战略定位和升级版开发区“四区一阵地”发展定位,严守“双控三线”,强化“多点”支撑,对标美国硅谷和**规划,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有效落实职住平衡,深化产城有机融合,坚持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规划》紧密围绕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着重加强与“三城”的协同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成果源头对接,做好“三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共同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规划》范围涵盖开发区、大兴区与通州区,实现“过程协同、成果协同”。不仅《规划》编制过程中“三区”协同推进,而且确保《规划》成果与大兴分区规划、通州总体规划成果协同。通过细致梳理各类用地资源,共同落实减量提质任务,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原则,统筹周边产业功能区和乡镇产业园的发展,在区域范围内统筹职住平衡,夯实区域通勤支撑体系和绿色生态体系,共同打造“一主两辅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将“亦庄新城如何坚持产城有机融合,又带头做到没有城市病”这一开发区的特有优势进行了深化和拓展,并在《规划》成果中全面落实。《规划》不是简单的基本规划拼合,分配指标任务,而是要打造升级版开发区,既要突出开发区的产业本底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又要坚持产城有机融合、低密度、做无城市病的标杆,通过《规划》把开发区的优势和经验拓展到区域整体发展。整个《规划》显现出通过空间拓展和存量挖潜共同保障高精尖产业发展空间、立足特殊职住均衡策略构建区域一体化生活圈、建设“产”“人”兼顾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绿色低碳高效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安全体系、构建更便捷更智慧的交通体系等策略。
《规划》还实现了“多规整合”,既确保符合分区规划“两规合一”要求,并且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互为支撑,与大兴分区规划、通州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和落实。此外,开发区发展定位及对策研究、总体城市设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专题研究、交通设施提升专题研究、水资源保障及再生水利用专题研究、市政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为《规划》的“出炉”提供了技术支撑,切实实现“多规整合”,实现“一张蓝图”,将助推开发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
近者悦远者来
城市更新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设定坐标、高水平编制的新一轮亦庄新城总体规划,构建双轴、七心、多廊的城市格局,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多留经典,少留遗憾,“生态绿城 科技智城 活力乐城”三位一体的规划目标将开发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
在本次《规划》中,首次将总体城市设计融入分区规划中,如何将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转变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实践?开发区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研究中心部门负责人王松认为,城市设计必须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的关系。梳理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结合双轴、七心、多廊的多层次架构体系,提出区域控制要求。比如说水的空间要占一定比例,湿地不但要零损失,而且尽量要增加添补,确保更多的绿色空间,实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如果亦庄新城追求的是宜居宜业的新城品质,一定不能按照水泥森林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模式,而是应该在原有的生态本底基础上配有更多的蓝绿空间。城市设计最重要的是高品质的环境,公共空间要非常宜人,同时又要社会化、生活化。”王松建议。
在探索具有亦庄特色的“低密度”发展模式上,《规划》中提到延续“碧水穿越 林苑环绕”的历史生态格局,建成“森林环绕 水绿贯城”的生态示范区,打造“疏密有致 点轴串联”的空间韵律。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目的是不断增强城市工作系统性、协调性,促进城市功能和品质全面系统提升。
要绿水也要蓝天,一系列“蓝天保卫行动”让开发区环境空气优良率持续提升。现有的南海子公园、文化园公园、凉水河公园让居民有了设在家门口的公园。各色各样的口袋公园、园区绿色空间让工作在这里的职工享受到高品质的绿色空间体系。
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亦庄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视野在城市构建山水林田河草生命共同体、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着力提升亦庄新城经济、人文、生态、生活品质,把开发区建成经济规模与城市规模大、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强、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美的城市。
完善功能,坚持“城为民建、市为民享”,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落实公交优先,推动开发区功能修补,完善新城功能配套,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同时进一步深下绣花功夫,推进智管亦庄、细管亦庄、众管亦庄的城市管理模式,让“我在亦庄生活为荣”成为开发区居民的共识。
“城市作为经济、文化、社会的载体,它是有记忆的,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王松表示,城市更新不应该像过去的旧城改造一样,忽略城市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全部一扫而空。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开发区提出了城市更新要“留住记忆”,要有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在原有文化价值和历史记忆的基础上,注入新功能,从而提升城市更新后的综合价值,让未来的城市“活”起来。
王松告诉记者,“为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目前部门正密切配合《规划》编制,同时组织开展系列规划研究工作。总体城市设计是重要的研究之一,目前已完成阶段性成果,并及时纳入《规划》”。
深化产城融合
构建区域一体化生活圈
《规划》继续在“产城融合”上发挥标杆作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做好各类人才的住房供给,以空间要素为基础,区域统筹协作,夯实公共交通支撑能力,建成一体化的生活就业圈。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本次《规划》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进一步推动高精尖产业的高效发展为出发点,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结合开发区人口年轻化、高知化的特点,紧扣科技创新的关键词,规划建设具有开发区特点的生活型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质生活新高地。聚焦高端科技人才需求,坚持国际水准配建国际人才社区相关设施,营造国际活力社群。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的设施配套,规划创新走廊和创新家园,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营造高品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为做好产城融合,《规划》做了大量布局筹划。其中,面向创新产业的公共服务方面,以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高成长企业和高技术大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创新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创新产业的平台服务、科研服务和中间服务三大类型。在加强面向各类市民和科技人才的公共服务上,补足现状生活类服务设施的短板,从设施的类型、质量和数量进行完善和提升,构建行政办公、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六大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高端产业人才多元国际、高知高质的服务需求,增加国际化服务与智慧化服务。在国际化、智慧化、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上向硅谷看齐。高标准建设国际化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服务、养老助残服务设施。利用网络平台构建适当引入“无人超市、便利店”、“无人咖啡馆”等微设施,节省公共服务的空间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增大服务半径。
城市建设不仅“面子”要光鲜亮丽,“里子”也要实实在在。亦庄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中,要研究确定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城市总体形态格局、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景观框架、公共空间系统等各方面,分类分级划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并提出基本管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一座宜居宜业的亦庄新城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