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26 1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故事听不够 革命精神学不尽 ——全国青年编辑记者增强“四力”冉庄见闻
发布时间:2019-06-26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保定日报记者 张洁
“我是冉庄民兵连唯一还活着的老兵,我有义务把冉庄人民在抗战时期抗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话音刚落,现场立刻响起热烈掌声。
6月24日下午,在清苑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影视厅内,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话语激昂,台下听众听得津津有味。老人是参加过冉庄民兵连、今年91岁的老兵——李恒彪,听众是在我市参加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的45名青年编辑记者。听老兵讲红色故事,学习革命精神,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
“冉庄地道就像个地下迷宫。一次日军来扫荡,战斗打了三个多小时,敌人都没能冲破我们的防线。当时敌人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尽管年事已高,但李恒彪老人讲起话铿锵有力,挥起拳头刚劲威武。
“李老您好!请问冉庄曾经被日军的飞机轰炸过吗?人们当时又是怎么防御的?”听老人讲完地道战的故事,中国航空报的编辑姚旭东抢先举手站起来,说出心中疑问。“电视里那种敌军飞机狂轰滥炸的惨烈场面,还好没有在冉庄出现过。”老人的一句话,逗乐了全场人。“日军对冉庄扫荡,主要是集中兵力从四面包围,进村后烧杀抢掠。”
“爷爷您好!请问地道的‘五防’功能是开始建时就有吗?”国际商报记者毕若林问到。“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敌人一来,老百姓就躲进‘青纱帐’。秋后‘青纱帐’一倒,人们为了隐蔽就开始挖地道。最初每家挖的地道只有一个洞口,一旦被敌人发现就无处可藏了,于是人们就改为双洞口、多洞口。后来在战斗中,敌人用水淹、用火烧、放毒气,智慧的冉庄人民都想办法巧妙地化解了。所以,你们现在看到的地道网是经过实践得来的。”话落,安静的房间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一个多小时稍纵即逝,老人的故事讲完了,但编辑记者们不愿离开,围在老人身旁仍问个不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