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0-24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昌这个新地标,有何特殊之处?
原创 白龙岗纪事 白龙岗纪事 2023-10-23 15:59 发表于湖北
10月17日,位于宜昌东站片区的宜昌档案馆主楼地上钢结构施工至第3层,再过50天,主体钢结构有望封顶。新馆是何模样?有何特殊之处?今天,请跟岗岗一起走进宜昌档案馆新馆。
▲施工现场图
作为城市集体形象的一部分,占地面积16848.5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满足未来 30 年以上需要的新馆,究竟是何模样?
从项目航拍图可见,在东山大道、展览馆路、柏临河路、求索路合围的区域里,宜昌档案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成三足鼎立之势,沿城市主轴形成特征鲜明的文化建筑组团,构建了城市时代地标。
▲图片来源:宜昌城发集团
新馆拟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以“石室金匮·巴风楚印”为主题。“石室”指砖石砌筑的房屋,“金匮”指金质的盒子,“石室金匮”意为中国古代保管重要档案的处所和装具。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档案馆建筑形态呈方形,如一颗楚印,建筑外部为石材质感,内部中部的特藏库为金属质感,共同打造出“石室金匮”的书卷气息。从效果图来看,新档案馆风格出古而新,与现代的城市规划馆和传统的博物馆达到均衡的和谐统一。
▲效果图
宜昌城发所属城投公司项目现场管理人员郭泽云细数了新馆的“黑科技”。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新馆把馆内人、物、信息、环境等全部连接起来,档案工作者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用手机实现档案实体的高度智慧管理。同时,馆内配置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传感设备,通过系统监测,实现储存设备与视频监控、净化设备等联动运行,让档案存储条件处于恒温、恒湿状态,解决了传统档案馆因客观条件受限导致的潮湿、发霉的储存痛点,保障了档案存储的完整性。
▲效果图
档案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明天,档案馆守护着一座城的记忆,也是市民生活的记录与承载。
建于1997年的老宜昌市档案馆,总建筑面积 6400 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 2600 平方米,馆藏档案 52 万多卷 (件)。档案形成时间从公元 1703 年至今,时间跨度为 300多年。现存最早的档案是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公元 1703 年)清廷封赠湖广夷陵镇标左营游击吴豹的“奉天诰命”。
从内容来看,馆藏档案汇集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专门档案和图书资料。馆藏的珍贵档案中,已有中共江汉区第四地方委员会档案、嘉奖吴豹戍守有功诰命、宜昌邮界总局英文邮政档案入选湖北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每年,市档案馆档案信息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接待利用人次 2000 人以上,利用档案 8000 卷(件、册)以上。
历经二十余载风雨,老档案馆在软硬件上与城市发展已有不少差距。新馆于今年2月20日进入建设阶段,是一座集“收集保管、对外利用、展览陈列、档案编研”为一体的新时代、综合性、智慧型档案馆。
不止宜昌,当前,全国各地正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陆续建设“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档案馆。
白龙岗纪事注意到,2009年以来,中部地区同等城市河南省洛阳市、南阳市;沿江同等城市湖南省岳阳市,江苏省镇江市、扬州市等地的新档案馆陆续建成启用,推出了如“镇江奋进的足迹”、“岳阳记忆”等记录地方发展轨迹的固定展览,部分档案馆还实现了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档案馆不再是单纯收藏档案的场所,而成为一个面向社会的更加开放的系统,在有形空间中,拓展更多可能。
2021年向公众开放的、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新馆,9800平方米的空间都向公众开放,人们在查阅档案、观看展览之余,还可以在休闲区泡杯咖啡,读书学史,或移步报告厅聆听学术讲座、进行文化社交。
▲图片来源:宜昌城发集团
如今,宜昌新馆建设正加速推进,预计明年底前,一座崭新的文化新地标将矗立在城市主轴上,展示着城市发展的风采与魅力,成为市民心目中互动开放的“城市记忆空间”。
来源:白龙岗纪事
文:陈璐
通讯员:余万超
编辑:邓诗棋
编审:欧红平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