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2-13 18: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之环
A RESILIENT URBAN GROWTH MODEL
后**时代迈向韧性城市增长模式的探索
项目区位:中国江苏省无锡市锡东新城
设计范围:563.6公顷
工作内容:城市设计
项目甲方: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2022 AIA Hong Kong Chapter Honors & Awards Program
Merit Award for Urban Design
本项目荣获2022年度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香港分会
城市设计优秀奖
2022 AIA HK Chapter颁奖现场
后**时代,人们想要生活在
什么样的城市环境当中?
席卷全球的新冠**不仅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城市设计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作为完善无锡锡东新城中心区的最后一块拼图,项目基地锡沪路北片区南邻京沪高铁无锡东站,北接翠屏山旅游度假区,是城市建成区与山地郊野之间的过渡。CRTKL在2021年启动了城市设计实践的探索工作,为无锡寻求后**时代的城市新型增长模式。
基于对项目背景的解读和对基地环境的分析,我们将核心问题拆解为三组关系:城市与生态格局的关系、大型公共设施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功能空间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并由这三组关系开始展开项目的战略规划和概念设计。以“生命之环”为骨架,从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生活和健康的心灵三个方面来塑造硬性和软性的韧性城市系统。
现有区域格局:北山南河,缺乏联系
锡沪路南侧已形成由九里河、走马塘串联的城市格局。北侧为翠屏山生态绿楔。目前基地为未建设区,南北两侧缺乏系统联系。
未来:环城生态健康廊道连山通河,完善生态格局,健康生活示范
环线上串联发展锡山人民医院,映月湖公园, 莱茵体育综合体以及未来郊野健身运动公园, 国际康养论坛,山南养生节点, 健康产业集群等功能。
基地内沿河开放空间贯通,完善生态健康环,联系南北,贯通东西,形成一体化的区域生态格局。
本案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将“韧性城市”体系在不同层面上进行落实。
“生命之环”——翠屏河-九里河-走马塘开放空间系统性的打造,搭建了一个安全的水绿环路网络,以融合山水态势的郊野健身运动公园为引擎,串联全区现状与潜在的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空间、本地文化代表性目的地与重要的市民服务基础设施,创造出丰富的、高辨识度的,且可达性高的健康路径。使整个锡东新城核心区的城市空间在具备合理开发强度、优美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具有弹性的开敞空间系统作为应急备用空间来应对突发的雨涝和大流行病灾害。能够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保持城市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显影响,解决居民对更健康、更积极和更社区化的生活的迫切需求。在舒适的步行距离之内,居民可以获得使用体育、文化、休闲与健康生活等必需配套设施的机会,享受欢乐并积极营造社区生态。
在讨论到韧性城市的各项系统时,设计团队认为必须把眼光和思路拓宽到更大区域的范畴来考虑,把锡沪路北片区放到整个锡东商务区的尺度来思考其角色定位。需要最大化高铁枢纽及生态文旅的叠加效应, 提升商务区宜居宜业环境品质。成为立足高铁枢纽,以山水生态为引领,以生态廊道为框架,以品质配套为支撑的综合型生活服务片区。成为无锡公园城市建设典范、长三角低碳城市实践标杆。助力未来五年建设活力锡山、幸福锡山、生态锡山、文明锡山的目标。
城市向上,生态向下,山水与城市
双生平衡。
我们为锡沪路北片区搭建了一个清晰的功能空间框架,体现山水与城市双生平衡的价值观。突出这里“从都市到自然”的独有特征,强化锡沪路城市发展带两侧城市形象,延伸高铁枢纽城市主轴,并通过“生命之环”这一环城生态健康廊道串连各大功能板块与重要公服设施,形成双核辐射多点与多景多通廊的空间格局。
健康的环境 — 自然生态之环
增加有韧性的绿色基础设施
设计团队希望打破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空间分离,使建造空间和自然基底之间相互渗透, 实现“城中见山,山上瞰城。”
1
引入蓝绿环路,完善生态格局
“蓝绿复合的生命之环”宽60米,长14.3公里,其宽度为生物提供连续性的生境,满足动植物迁徙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般要求。服务核心城区,链接商务区和宛山湖科技城之间主河道两侧的滨河步道,形成市民日常高效使用的生态健康环路。还可结合老镇区街道的升级改造,增加毛细血管步行网络。
2
优化现状河道,完善生态水系
保留现有及规划溢流坝位置,维持三条南北向水系联通的态势,保障排涝要求。并做到:
相对外水的独立雨洪管理系统
湿地水体净化,满足该区域的水务管理需求
生态先行,为本地陆地和水生动植物搭建蓝绿栖息网络
3
因地借景山体,巧构城市对景
吼山-翠屏山-胶山连续的自然丘陵坐落在基地北侧,成为最有特征的天际线背景。我们借鉴传统园林造园手法,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亦可让山和城从视觉上实现融合。
控制人造环境和建筑群的天际线,以自然山体为背景,借景入城。
严控公共景观通廊的宽度和走向,保持山-城视线连接。
通过把自然山水引入城市生活,发展多主题的生态休闲,人们可以到这里来体验山地运动、滨水游憩、绿廊慢行、湿地度假,打造无锡锡东的山水生态新名片。
健康的生活 — 体魄健康之环
增加适应弹性使用的公共健身活动设施
设计团队希望大型公共设施与生活方式之间,能够形成更好的互动互利的关系。便民公共设施的引入往往会带动周边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尤其是各类户外运动和健身设施。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全民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在社会面形成共识,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规律的日常运动当中。
1
运动设施融合在郊野公园与生态廊道之中
本项目设想在基地西侧郊野公园,以及60米宽的生态廊道的公共开敞空间中,布置一系列的各类赛事标准场地和一般运动场地。运动比赛和活动场地作为生态内环沿线的系列节点,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人造运动场地与有机生态公园无缝对接,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休闲地。公园化的运动场景可以鼓励日常的大众体育和娱乐健身活动,远期可升级为举办业余赛事或进行正规体育项目训练的场地。
郊野健身公园户外运动设施配置:
- 公园健行径1条
- 田径训练场1个
- 户外小型足球场5个
- 户外羽毛球场8个
- 户外篮球场16个
- 户外网球场24个
- 滨河慢跑道
- 嬉水池
- 临时展览或活动场地
2
大众健身设施与商业服务设施结合
城市设计中强调了运动场地的赛事使用与休闲锻炼活动之间的复合弹性运营原则。建议未来运营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提升淡季与低谷期场地的利用率。
开敞空间中预留了许多大众健身设施的场地,同时与商业服务、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地块相邻。市民在步行可达的生活圈内,即可方便的进行健身、休闲、娱乐、聚会、上学、办事等日常生活场景之间的互换与穿插。
健康的心灵 — 文化归属之环
增加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设施
项目所在地环境优美、底蕴深厚。我们希望在这里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三位一体的生态人文城区。
1
多元文化节点互动互联
一共有九组传统文化和遗产节点被纳入到设计当中,根据城市生活的需求又增加了市民中心等四组新的文化设施组团。依托吼山、翠屏山和胶山三座秀丽丘陵,以及山脚下的“最美胶阳路”,和通过整理现状水系与开放空间创造出来的“生命之环”,布局文旅节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共生互哺,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的需求。让人们在保持体魄健康的同时,也能平衡心灵的健康,增加这里的文化归属感。
2
生态廊道分段体验
联动全区的“生命之环”在本案设计范围之内长达4.6公里。设计中按照三座山旅游资源的不同特征,把这一段生态廊道分成“活力公园带”、“湿地生态示范带”和“艺术文化带”三段。同时串联“吼山-国潮风尚”、“翠屏山-康体度假”和“胶山-匠心传承”三个主要的文旅节点,形成沿胶阳路和翠屏河步移景异的文化体验廊道。
结语:
未来城市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远不局限于本案中的实践和探索。无论是城市与生态格局的关系,公共设施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还是功能空间与居住环境的关系,都在不断地根据时代和需求变化着。而CRTKL的关注点始终在“人”。我们正在描摹一个未来——城市与生态可以平衡共生,普适的公共设施可以带动生活方式的进步,城市建设空间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https://mp.weixin.qq.com/s/HM8Rv7I6Bk-lup8-6lJdlw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