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里,那就讲讲这国棉二厂的故事,武汉国棉二厂始建于1958年,位于和平大道杨园至余家头段,与临江大道间的铁机路上,已拥有6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经一度为中国纺织工业的荣耀。厂区内有原生大树数千棵,植物种类数百种,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记载着一个时代的岁月与变迁。如今,武汉国棉二厂已经搬迁至阳逻,原厂址现为华润旗下地产品牌——华润·橡树湾项目所在地。 时代的发展终究会令那些老旧的厂址从繁华的中心版图里消失,“周围绕一圈,那些老车间的影子已经看不到了。当年这些个老车间在这个区域还有很多,职工们会在下班后骑着自行车从厂子里面出来,十分热闹”老人的言语之中,激动与伤感,各一半一半。 从老厂的大门,到楼房的分布,再到哪些地方是路,哪些地方是空地,刘爹爹对于老厂的描述虽然具体但是凌乱。只有一点可以确定,老国棉二厂的模样一直清晰的留存在老爹爹的印象里。 对于以往这片区域的描述,刘爹爹的记忆颇为生动,“以前在国棉二厂附近,学校、书店、电影院都离得不远。以前周围的厂子也多,职工们大多也都是读过书的人,会经常举办一些联谊会,也有些职工间的球赛会不定期的举行。”可以想象,多年以前的余家头工业区,就是一个人文氛围颇为浓厚、生活配套相对齐全的先进区域。 “和老汉口那些生意人不同,那时余家头附近的人大多都是国企的职工。包括我在内,这部分人基本上都是一些读过书的城里伢,大家还是比较看重文化的东西。”刘爹爹说,老国棉二厂职工的生活,既是简朴的,也是富有的。 “厂子、学校,和商店” 老余家头工业区的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几个地方是什么?来自武汉国棉二厂职工医院的退休员工王萍说:“厂子,学校,和商店。”一个是终生奉献的职业,一个是注重人文的氛围,一个是生活配套的齐备。话里行间,王奶奶已经将旧时这个区域的特点表达了出来。 “文化传承”这个词,对于刘爹爹与王奶奶来说有点新鲜,而对于80年代后期出生的余皓来说,就有点耳熟能详了。打一出生,小余就一直生活在老国棉二厂的宿舍楼里,用他的话说,这里有他的童年。最令小余深刻的是,每当大人下班的时段,一排排自行车从厂门口涌出,那情景十分壮观。每当这个时候,厂门口总会准时出现形形色色的小商小贩,那时候没有城管,小孩子们都喜欢去那里买些好吃的。 尽管徐东一带的飞速发展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无数好处,但在小余的心里,还是对那个年代有着一番特别的怀念。他说,学校、电影院、老百货商场、露天电影总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十几年前的余家头就是一个充满着文艺气息的地方。而随着国棉二厂等一批老建筑体的消失,这些气息已经越来越淡。新生的建筑往往太具现代感,入目即能令人不自觉的匆忙起来,很少能有新建筑能够将那点文艺范儿传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