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5 23: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mvaughn 于 2015-11-17 22:30 编辑
揭南昌海昏侯墓七大疑问——
南昌晚报报道
由于盗墓贼的盗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得以重见天日。为何在如此多盗墓贼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古墓还能保持完整?在发掘古墓的过程中,文物如何得到最好的保护?昨日,记者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现场采访,为读者解答了这些问题。
1
问:海昏侯墓是怎么发现的?
答:村民发现盗墓贼在山上打盗洞
今年56岁的熊菊生是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的村民,他家的房子正对西汉海昏侯墓所在的墎墩山,四年前,就是他第一时间报警并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这里有盗墓者出没的情况。
“2011年2月中下旬,我从家门前看到那边山上有人活动,但是我不知道他们在干嘛。”昨日,熊菊生在现场向记者还原了当时的情形,他介绍,他每天下班都要从大塘坪乡里骑着摩托车回家,期间便会经过墎墩山山脚下,“一天晚上大概8点,天都黑了,我看见几个人站在山脚下。从山脚上山的路密密麻麻地种了好多柏树,我看不清山上的情况,但感觉山上也有人。”
“我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说来山上抓野兔,可是抓野兔哪里要这么多人?”熊菊生说,他感觉这群人形迹可疑,而且到了3月,山上活动的人似乎更加频繁,他放不下心,便带着几个村民一同到山上看了看。“我看到一堆新挖出的黄土,山包中央还挖了一个很新的洞,这个洞又大又深,我就觉得不太对劲了,这洞看着很像是盗洞,估计这附近是有古墓他们才会这样,我赶紧去报了警。”
2
问:盗墓贼打的盗洞有多大多深?
答:盗洞长约1.2米宽约0.6米深达13.5米
据熊菊生描述,这个盗洞长1.2米左右,宽60多厘米,他大胆地下了盗洞,发现洞里足有十多米深,能看见一层层的木头。
熊菊生向相关部门反映之后,我省相关考古专家出动,如今的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就是当初来到这里的第一批专家,当初也是熊菊生协助杨军一同下盗洞勘察,“当时我和他一块用尺子量了这个洞,有13.5米深,我现在都还记得,那是我第二次下这个盗洞。”熊菊生说,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他都在全力协助考古队勘察古墓群,他和西汉海昏侯墓也算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昨日,考古现场正为14日主椁室考古发掘启动仪式的直播紧张准备着,熊菊生是供电所的一名电工,他作为工作人员再次来到了古墓现场。“我从小就是在村子里长大的,小时候我还在这山头上放过牛,村民都在山上种菜,我们怎么也没想到,天天看着的山居然有个这么大的古墓。”熊菊生有些激动,回想起这些年来,因为他的一次发现而给这个小山包带来的变迁,他笑了笑说,“古墓和文物被我们发现了,没有被盗被破坏,我觉得很欣慰。能凭我自己微薄的力量保护了这些文物,这是我的荣耀。”
3
问:盗墓贼打了盗洞为什么没得手?
答:错估了墓室布局及墓主棺椁的位置
“盗贼以为墓主的棺在正中间,这个盗洞打得很准,就在棺椁的正上方。但没想到,墓主的棺材偏了一点,在东北方向。”考古领队杨军表示,棺椁外层覆盖了多层木头保护,这个深近14米的盗洞已深至了第4层木头,再深入1至2层就将触及主棺。
“主椁室呈居室化格局,应该是按照墓主生前的居住环境来建造的。”杨军介绍,椁室坐北朝南,由甬道、回廊、过道和主椁室组成。主椁室中间是一条过道,过道两边有屏风,而两边分为东面和西侧室。东面分为两部分,东北面放有墓主的棺,靠南面有一个室,里面又分成了两个隔间,里面都放有许多贵重物品,比如玉器等。西侧室也是相通的,中间过道与西侧室之间有一个小过道,在西侧室前南隔间放有墓主生前最常用之物。
正是由于这种墓主的棺椁不居于正中间的构造和布局,才算是让这座古墓幸免于难,未让盗墓贼得逞。
4
问:为什么要先发掘主墓而非侯夫人墓?
答:盗墓贼已破坏墓葬,保护难度加大
在主墓旁边,有一个山包,这也是目前墓园里看起来最像一座坟墓的地方。据介绍,这里就是侯夫人墓。在发现古墓被盗后,考古专家第一时间闻讯赶来,由于侯夫人墓看起来比主墓更加醒目,险些被认为是主墓。据考古专家介绍,当时他们并没有简单地通过外观来判断哪座是主墓,而是用方位来断定的。“一般来说,墓主的墓葬位于西边,夫人的墓葬位于东边。”专家表示,对主墓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并不完全因为它是主墓,“主要还是由于盗墓贼已经对墓葬有所破坏,使得保护难度加大,所以才开始了发掘。而侯夫人墓虽然也有被盗痕迹,但尚能进行保护,所以我们只是清理了表土。”
5
问:发掘期间墓葬怎么保护?
答:墓园铺上了防晒防水的塑料布
2012年左右,记者来到西汉海昏侯墓附近时,墓园内已经全部铺上了透明的塑料膜。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透明的塑料膜外,还裹上了一层黑色的塑料布。远远看去,整座墓园犹如被包裹起来。昨日记者采访时,由于不时有降雨,身边还有工作人员不断地给一些区域补铺一层塑料布。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别看这两层塑料布并不厚,对墓葬却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就像是给墓葬盖上一床毯子。“塑料布既能防晒,又能防止雨水渗透。墓园内多为黄土,而雨水也有一定的腐蚀性,尤其雨水一多,不仅会毁坏墓园的环境,对我们保护墓园工作的开展也会带来诸多不便。”工作人员说。
墓葬所处的位置非常深,在考古发掘工作中,主墓保护方法的因地制宜和创新,显得十分必要,比如外围保护大棚的搭建,既要保护墓葬本体,又要防止因土质松塌导致的塌方。杨军告诉记者,如果请专业的设计公司来设计,肯定达不到要求,毕竟现场特殊的情况只有考古人员才了解。而考古人员也是一边发掘,一边琢磨,最后确定了使用钢混结构,这样既不影响墓葬本体,又使考古人员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今年5月正式开始主墓的发掘,墓地有8米深,如果没有这样的钢混结构,可能很难如此安全。”杨军说,这种钢混结构也叫钢网兜护,“在全国考古工地,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6
问:文物的清理和提取速度快吗?
答:清理20厘米见方的区域就要一整天
对文物的清理和提取是考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清理主椁室,而这项清理工作则需要十分细致和耐心。“一块仅仅20厘米X20厘米的区域,我们通常就得清理一天,如果器物多且复杂的话,这么一个小区域,可能就需要花费两天的时间。”杨军介绍,现场每一个区域安排两名工作人员进行清理和记录,负责随时记录清理的过程与程序,并随时根据实际的清理情况对文物作出判断,“比如说,如果出现了漆木器,就必须马上把漆木器泡进水里,因为漆木器之前是饱水的状态,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被破坏,需要立马提取和保护。”
7
问:出土文物将怎么处理?
答:在遗址上建的考古公园和博物馆里展览
记者了解到,目前出土的部分文物已经分批被运送到北京进行实验室考古,包括此前出土的木质彩绘马车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物在打包装箱的过程中,是随土一起装走的,由于重量非常大,所以主要采取的是车辆公路运输的方式。在实验室考古结束后,这些文物将回到江西,在遗址上建设的考古公园和博物馆里进行展陈。
那么,届时主椁室中的主棺要如何运送到实验室呢?用吊车,会不会导致破损?几个人一起抬,会不会弄坏?考古领队杨军告诉记者,实验室文保人员将对主棺完全保护、套箱,最后用轨道运送出来,“1号主墓室前专门设计了运送轨道,轨道呈弯道状,可以直接从主椁室用轨道将棺木运送到车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