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3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这也是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十年发布100个中国内地最具商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在今年的榜单上,广州、深圳、上海分列前三位。今年广州强势回归,与其经营成本排名的相对降低,保持在货运、客运方面的绝对优势有直接关联。深圳的排名上升一位,主要原因是加强了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上海排名从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主要受客货运能力及私营经济活力排名下滑所致。
观察前10名可以发现,经历2011年的低谷之后,珠三角强力反弹,广州、深圳、佛山的排名都有提升;而佛山更是从去年的第12名一举跃进前10。而长三角城市则多数下降,其中杭州更是从去年的第2跌至第6,是前10名中排名变化最大的城市。杭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偏低,居民的消费潜力下降;同时,其经营成本指数排名却持续偏高。
从区域上看,同样呈现出明显特点。长三角及珠三角两大经济带入选城市排名呈现涨多跌少的格局,扭转了去年的颓势。其中,长三角地区(18个上升、4个持平、10个下降、1个新上榜),珠三角地区(7个上升、1个持平、3个下降)。东部地区各形成的城市群效应开始显现,,加上较高程度的市场化和强劲的私营经济活力,是其经济“韧性”的重要原因。
较丰富的人力资源、较低的经营成本以及完善的交通运输能力依然是中部地区不断突围的保障。整体上看,入选的14个城市中,9个排名上升、5个下降,瑕不掩瑜。
东北地区的8个入选城市中,4个排名上升、2个持平、2个下降,整体差强人意。而西部地区的11个入选城市中,3个排名上升、3个持平、5个下降,表现较不如人意,传统弱势指标——消费能力及创新能力未得到明显改善,而经营成本反而有上升趋势。
今年是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10年推出“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十届榜单见证了中国城市化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也给我们机会管窥中国城市的变迁。最佳商业城市的起伏,折射的是中国城市探索、发展、反思的历程。福布斯中文版希望藉此榜单,为企业家、投资者寻找合适的投资目的地作参考,同时帮助城市管理者认识各自的比较优劣势,找准自身定位,共同推动中国城市商业环境的改善。
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仍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不小差距。根据中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历次人口普查时点的城市化水平依次为:12.84%,17.58%,20.43%,25.84%,35.39%,49.68%。可以看出,城市化真正发力也就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这与中国深入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吸纳大量农村人口就业密切相关。时至今日,中国建制的城市有650余个,其中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有14个,全市GDP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有22个。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世界来说都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
福布斯中文版使用反映城市商业活动及决定未来发展所需要素的指标体系,即人才指数、城市规模指数、消费力指数、客运指数及货运指数、经营成本指数、私营经济活力指数、创新指数[1.37%]等八项指标,来综合观察中国大陆城市的发展潜力及商业环境。
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有待于进一步释放。100个最佳商业城市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7,559元,相比之下,其常住人口人均GDP中位数为61,368元。中国城市的快速扩张,居民的幸福感仍然滞后。目前中国各大城市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社会保障、提出针对个人的税制改革,希望能让居民从经济发展中受益,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从劳动力成本、税收成本、能源价格、办公用地租金和企业四险负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五个分指标上看经营成本。整体而言,中国城市已经集体进入高经营成本时代,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列中国大陆经营成本最高城市前5位,这也是掣肘北京排名难以爬升的主要因素。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中国各大城市的物流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客运能力方面(由铁路、公路、航运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的总运量及人均运量加权计算),广州、深圳、北京、成都、贵阳列前5位。但大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不容忽视。中国一线城市居民的平均通勤时间占工作时间的1/5左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通过牌照摇号制度、牌照拍卖制度来控制私家车数量,通过尾号限行及外地牌照限行等措施控制上路汽车数量。城市不断扩容,如何建立通畅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几乎每个城市都面临的挑战。虽然我们的指标体系中暂时还没有包括环境因素,,但显然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2013年中国持续大规模的雾霾污染范围涉及了17个省市自治区,达1/4的国土面积,影响人口约6亿,同时地下水污染以及环境破坏同样触目惊心。今年排名第7的北京,单单9月份的雾霾天数已达14天,超过常年4倍。糟糕的天气、拥堵的交通叠加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人才移居的趋势开始显现,在今年的指标中,传统人才高地北京的人才指数较去年下降了1位。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今年使用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每万人拥有硕士学位以上人数”两项数据进行了更新,以反映最新情况。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