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高楼小生 于 2015-9-19 16:38 编辑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一期)效果图
1. 定位:“三城”立“谷”
“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分别是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志性名片。三大动力产业聚集了国内领先的科技与人力资源,产业带动和辐射效应巨大,是株洲高新区迅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株洲高新区将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着力打造以“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三城”为支撑的中国动力谷。
通过三大动力产业的助推,株洲高新区将发展成为:中国动力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的幸福区。
2. 现状:三大行业实力雄厚
●轨道交通装备业
株洲高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业基本覆盖了轨道交通装备的所有领域,龙头企业南车时代集团建立了完整的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技术平台,自主研制的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北汽控股南方制造基地已建成投产,成为中国小型车尤其是微客制造质量的标杆;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时代电动客车”产品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零部件产品销量全国领先。
●通用航空产业
通用航空园区已拥有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动力机械研究所等核心骨干企业。去年全年实现产值53.7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4.4亿元,增加值7.7亿元。
3. 优势:三种优势促发展
●基础雄厚
目前,株洲高新区拥有工业企业489家、外资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4家、过50亿元的企业6家、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2012年,株洲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2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
●人才聚集
株洲高新区科技创新动力强劲,创新人才高端聚集,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11家,省级22家,博士后工作站7个,博士后协作研发中心2个。动力产业拥有博士168人,硕士1386人 ,本科以上学历15637人,其中研发人员7654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尹泽勇、丁荣军为代表的各类专业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不断聚集,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政策扶持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三项费、科技人才引进资金、金融风险补偿资金等投入,确保占到本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8%以上。
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健全专利技术转让和许可机制;引进10家左右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信息检索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株洲高新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构建人才创新政策体系,开辟创新人才进区“绿色通道”,简化手续,优先引进;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项目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租金补贴、科研经费资助等一揽子资助计划。
4. 蓝图:十年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2022年,株洲高新区将基本完成“一区四园”共213平方公里的园区规划建设,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工业生产总值将突破4000亿元,培育3个国内领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及2家超300亿、4家超100亿的龙头企业,上市企业数达到20家,国家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数将达到50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将到35%,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在产业上,形成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在空间上,建成“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在区域上,发展成为中国动力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的幸福区。最终,将株洲高新区打造成“中国动力谷”和未来的“世界动力谷”。
即将完工的动力谷核心区一期的北片区 南片区加速在建
“高科·动力谷”,是中国动力谷的核心组成部分。项目东至仙月环路,北临新丰路,西临新马西路,南靠株洲大道北辅道,总用地面积890亩,目前启动建设的北片区总用地面积426 亩,净用地面积380亩,总建筑面积约48万㎡,容积率为1.75,建筑密度为38.86%,绿地率为15.48%。项目由东至西依次规划为公共服务区、创新/创业区以及创造区三个地块。项目主要建设包括:3-4层标准厂房、管理服务中心、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孵化器及配套服务设施。
项目于2013年年底开工,预计2016年底竣工,分三年开发建设完毕。项目建成后,将容纳各类动力产业中小型研发机构200家以上,动力产业生产类中小型企业300家以上,为中国动力谷核心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试验、试制及生产平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