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2459|回复: 149

[江城资讯] 2021年1月4日(周一)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4 09: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1月4日(周一)

当日总计划出港:244班

当日总计划进港:250班

合计进出港航班:494班


——————————————————————————————————————————————————————


地铁微博数据1月3日(周日),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 237.05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4号线武汉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4号线王家湾站、2号线街道口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一周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新年将至,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XJPZSJ充满温暖的新年贺词,也拉开了2021年时光大幕。

    2021年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当我们微笑着道出一声“新年快乐”,新的征程已然开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还要万众一心继续加油干,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热闹跨年,武汉新气象让世界羡慕了

    跨年夜,华灯初上。

    2020年12月31日晚,两江四岸,楼宇、桥体、山体亮起“2021相见在武汉”的迎新长江灯光秀,灯光璀璨,江面寥远,景色美轮美奂。

    临江的江汉关大楼,风雨近百年。跨年夜,很多市民来到钟楼之下,倒计时迎接新年,不少年轻人举着荧光灯,戴上动物头饰,为新年送去祝福。

    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多家国际媒体报道了“武汉胜景”。有国外网友评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史无前例的没有观众,而武汉已如此热闹地迎接新年,真是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在这一晚,罗振宇“时间的朋友”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举行跨年演讲:“在这里,向1500万武汉人致敬。”

    这一晚,深受年轻人喜爱的B站跨年晚会,在武汉敲响新年钟声,现场唱响歌曲《相约在武汉》致敬武汉。

    这一晚,话剧《地铁时代》在中南剧场上演。全剧用三代人的“地铁梦”折射武汉70年的大变迁,引发观众深深共鸣。

    这一晚,武汉本土音乐人冯翔在汉口北的跨年音乐节上唱响《汉阳门花园》,用歌声致敬不平凡的一年。

    来自武汉地铁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31日全天,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达到397.88万乘次,为去年3月28日恢复运营以来最高值。

    回望2020,这一年如此不凡,如此不易。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千难万难,武汉人挺过来了,我们热气腾腾的生活又回来了,充满烟火气息的武汉又回来了。

    向着新的一年,重生的武汉朝气篷勃,气象万千。

    新年伊始,发展新气象生机勃勃


    步入2021年的武汉,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新气象。

    1月2日,武汉地铁运营线网“大家庭”又迎来两位“新成员”——8号线二期、11号线三期葛店段正式开通,武汉地铁里程数刷新为360公里。

    同一天,武汉市四环线主线正式贯通,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线通车。四环线项目全长约148公里,建成后将改善武汉城市圈交通条件,形成“通道+产业”的经济发展走廊。

    两条“大动脉”贯通,对强化武汉“一主引领”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重要枢纽有着积极作用。

    武汉以江城闻名,保护母亲河义不容辞。根据中央部署,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10年禁渔。而早在半年前,武汉市就于2020年7月1日零时起,实行长江汉江武汉段十年常年禁捕,同时实现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排污、非法侵占岸线“四非同禁”。与此同时,全市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789名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已全部就业,武汉正全力打造长江大保护标杆城市,江城武汉,想必不久就能重现“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的景象。

    新一年的武汉,向云而生。武汉将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量子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光芯屏端网”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加速崛起的中国“网谷”,中国“星谷”,将成为城市新的发展引擎。将深入实施的技改工程,则将推动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迈好第一步,实现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步入2021年的武汉,将会有哪些新变化?连日来,全市各区、各单位纷纷晒出新年计划。

    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同城同待遇。1月1日起,武汉市正式实施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全市460多万参保居民享受同样的医疗保险权益。年底前,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市统筹区域内政策制度统一、经办服务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基金市级统收统支。

    市民就医选择更多了。在江岸区,市第八医院新院将于年内交付使用。洪山区今年将建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洪山区人民医院。新洲区将建成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

    出门见绿成生活标配。武汉2021年拟再建100座口袋公园。硚口区拟打造汉江湾五彩花园,建成花田花海10万平方米。武昌区计划新建绿道3公里,新增街头绿地1500平方米。洪山区拟新增各类绿地465公顷,实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

    喜欢买买买的市民有福了。位于长江航运中心大厦内的中部地区首家市内免税店将于年内运营,武商摩尔城开启新一轮升级改造,恒隆广场也要开业了。

    长江右岸,则将推进滨江商务核心区和武昌古城亮点片区建设,武汉长江中心、阿里巴巴华中总部项目将加速,“华中音乐谷”也在积极筹划当中。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第一步,今天是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让我们满怀激情走上岗位,踏踏实实走好第一步,让开局漂亮、全年精彩。长江日报记者胡雪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0:0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武汉1月3日消息,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团队3日宣布,团队历经15年潜心研究,在量子重力仪研发方面取得突破,近期成功研制并交付有关行业部门首台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经过多个点位的双盲测量评估,以及多家单位的专家综合评定,该仪器精度达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户好评,已顺利通过验收。  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引力中心成立30余年以来,一直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作为重要科研方向。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带领下,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胡忠坤、周敏康团队历经15年潜心研究,攻克了物质波干涉、超低频隔振、装备小型化等量子重力仪的关键技术,于2013年将量子重力仪的分辨率提升至国际最好水平,并保持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团队耗时30年测出世界最精准引力常数G,在聚焦前沿的同时,瞄准国家需求,研制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化量子重力仪装备,为量子重力仪走出实验室、服务国家需求,迈出了坚实一步。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自主研制量子重力仪的成功交付,将打破高精度重力仪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为我国高端量子装备的发展提供新途径,也为行业部门的仪器使用提供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选项,更能保障核心数据的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0: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升级商业、文化、活动、居住等功能
中央商务区将转型中央活动区

    长江日报讯(记者乔驰 通讯员朱素芳 潘宇翔)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梳理江汉区“十四五”规划获悉,未来5年,江汉区将围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突出中央商务区对服务业升级的引擎作用,推动中央商务区从CBD向CAZ转型,打造都市功能核心区。

    CAZ,指中央活动区(Central Activity Zone),是集商务办公、现代金融、品质休闲、高端消费、特色文创、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都市功能核心区,相比中央商务区(CBD),CAZ更强调商业、文化、活动、居住等功能的混合,是CBD在功能上的拓展、延伸和升级。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中央商务区内的武汉移动、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定制楼宇竣工交付,泛海城市广场、费尔蒙酒店开业迎宾,首地城市航站楼等重点功能项目顺利推进,金融、商务、商贸等龙头企业在武汉CBD内加速聚集。湖北省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也已落户,使用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江汉区政务服务大厅启用,为CBD转型CAZ奠定了基础。

    根据规划,“十四五”阶段,江汉区将全方位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吸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上市公司进驻集聚,打造以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商贸流通、人力资源、通信信息、文化科创等为主导产业的武汉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记者注意到,在去年11月举行的“比学赶帮超 决战四季度”2020年武汉市重点项目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中,江汉区亮出了由7个子项目组成的中央商务区东大门服务业集聚项目,包含首地城市航站楼、洲际酒店、武建富强国际、华发中城中心、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华发中城荟一期、二期等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集聚项目的业态囊括酒店、商务办公、综合商业、文化创意等,与江汉区着力推动中央商务区从CBD转型CAZ的规划十分契合。

    目前国内已有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始推进城市CBD向CAZ转型升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0: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Nocturne 发表于 2021-1-4 12:23
升级商业、文化、活动、居住等功能
中央商务区将转型中央活动区

CBD不解决BD问题,修路问题,不管叫什么都是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未来城市新“样板”
长江新区面向“绿色、生命、智能”筑城


    1月3日晚,夜深人静的武汉清寒刺骨,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项目工地却火热朝天,灯火通明。

    林立的塔吊间,近百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70多台履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和挖掘机,正忙碌作业。“2020年9月这里还是一片黄土地。很快,2021年春节前将完成清淤、地基和支护处理,确保2021年6月底前建成竣工。”谌家矶再生水厂项目负责人田霄峰介绍,为了赶回因疫情、汛情耽误的工期,他们一度采用24小时、三班倒施工作业的超常规模式。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四副做强”,要求加快建设长江新区副城,明确了长江新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定位。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新的一年,长江新区提出围绕“绿色、生命、智能”三大产业方向,培育壮大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高效高新产业体系,打造未来城市新“样板”、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区。  

    截至目前,长江新区起步区市政道路、绿色环保、民生工程等,已有10个重点项目正式开工。



 长江新区起步区,谌家矶片区(左)与武湖片区(右)隔河相望。 记者李永刚 摄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开建湖北首个地下再生水厂


    “每天早晨7时开始到现场协调,经常深夜12时还在讨论方案。”1月3日一大早,田霄峰抱着图纸,火急火燎地赶到谌家矶再生水厂工地现场。

    这座湖北省首座地下式结构水厂,采用全埋式处理,以绿色、循环理念为指引,建成后将成为区域水质净化中心和水源工厂。

    不久的将来,水厂地下是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设施;地上是景色优美的城市公园,成为一处绿色基础设施,还是集展示与互动为一体的水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兼具生态调节、美化景观、防灾避险等综合作用。

    “与传统地上污水处理厂相比,这座水厂占地面积少,主要设备均处地下,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影响小。”田霄峰说,预计2025年,水厂将达到每日处理水资源7.5万吨的规模,服务约13万人。

    10多公里外的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工地上,250多台渣土车在宽约300米的河道上来回穿梭,运送淤泥,趁着枯水期,这里正抢抓河道疏浚工作。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将打造成城市居民亲水、嬉水空间,以水造景、以景映水。同时进一步提升区域防洪等级和排涝能力,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将实现24小时内排完。

    长江新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当前,正在探索实现防洪安全、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多赢的新路子,打造多样生态涵养空间,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先行区建设。

    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搭平台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2020年12月24日,长江新区举办的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专场现场,9个高校项目与武汉企业签约,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成为现实生产力。

    加快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长江新区有行动。坚持“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长江新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布局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基地、创新重要策源地。

    2020年9月,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长江新区正式挂牌,为校企精准对接“牵线搭桥”,致力于加快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汉转化、落地。

    “未来,这里将具体开展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在汉转化、举办‘蓝火大讲堂’、企业交流对接会、各类报告会等,帮助武汉企业直观接触高水平科研院所最新科创成果,为校企精准对接‘撮合’。”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健介绍。

    他透露,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将全国高校最新科技成果项目按专业领域汇编成册,并结合已有项目资源及专利检索手段,尽可能多地寻找到潜在合作的高校专家。同时,组织开展企业家座谈会,“问诊把脉”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确保科研成果能加速走向生产线,有效推动科研成果从象牙塔走向市场。

    “我们深入车间仔细查看企业的相应生产线和工艺流程,摸清技术需求,通过查询相关文献、专利检索等手段,与高校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教授对接,多次安排高校与企业磋商,最终促成了屡次‘里程碑’合作。” 李健谈到成功“搭桥”的背后故事,坦言营造“热带雨林式”最优创新生态是团队奋斗的方向。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长江新区正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

    2个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落地

    加快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布局

    2020年8月11日上午,“知名民企湖北行”大会现场,武汉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与卓尔控股有限公司签约长江国际医学中心项目,意向投资金额150亿元。

    未来,这里将打造成公共医疗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医疗街区、超级药房和医学研究院,助力长江新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医疗健康产业高地。

    2020年7月30日,长江新区起步区今年以来首次出让的一宗地块被宁波宣兴置业有限公司以23.38亿元拿下。该区域将建成一座15.38万平方米的康养综合体,引进国华人寿康养企业全国总部和专业医疗护理机构入驻,打造武汉医养新标杆。

    2020年12月22日,武汉顺利出让8宗地块,成交总额约50.91亿元。其中,武汉轩晟置业有限公司以约6.73亿元通过竞拍得到长江新区起步区一宗地块。规划信息显示,该区域后期将引来世界500强医药企业子公司的区域总部控股公司入驻,引进不少于10家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长江新区精准发力,在大健康领域的新项目、新进展不断,真正聚合优质产业要素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通大健康全产业链。

    “两场土地的拍卖,标志着长江新区开始在医药产业上发力,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长江新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生命经济”作为长江新区三大产业方向之一,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国际医学创新区”,今后将以国际前沿医疗服务、医学创新研发、高端康养服务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截至目前,已有2个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落地长江新区。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通讯员赵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0: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中科技大学携手烽火通信成立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来源: 烽火通信微信公号

  12月30日,在烽火通信武汉研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与烽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建立全面、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创建“未来宽带与智慧媒体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烽火通信副总裁何建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院长邱才明参与协议签约,并见证了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的揭牌。



  该中心将重点围绕全光超宽、智慧媒体、智慧物联、无线Mesh网络、网络安全等技术领域,以科技成果的转化、商品化为核心,解决光器件、媒体智能感知与识别、多场景智能传感器、智能Wi-Fi、网络安全及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问题,形成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和辐射模式,推动面向F5G和AI场景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先行先试,构建固移融合的全业务布局。中心拟通过孵化、培养、建设和发展,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未来宽带与智慧媒体技术中心,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精技术、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持续的科学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形成F5G+AI+X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促进湖北省在未来宽带与智慧媒体领域实现人才和技术双重优势。



  企校联合  踏浪而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基建已经成为发展共识,F5G和5G一起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超高宽带、超低时延、广泛连接、安全可靠等特性,正加速渗透到千行百业。云、AI、大数据、IoT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ICT融合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构建匹配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创新服务能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校的创新动力及重点研究方向。企业联合优质的高校资源,通过产学研协同的方式,实现技术、产品和服务等系列创新,是提升新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依靠企业提供贴近产业和终端用户的市场土壤,联合企业加深对市场的洞察和理解,为科研指明方向,必将产生有生命力和生产力的创新。此次合作成立的“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正是伴随着新基建的浪潮,肩负着促进ICT产业的创新发展,并为各行各业赋能的使命而生。

  优势互补  未来可期

  在F5G时代,全光网络将进一步拓宽联接的边界,由家庭网络向企业网络和物联网络延伸,技术融合创新也将激发F5G应用创新的潜能,催生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并向社会各领域拓展。烽火通信将充分发挥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结合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突破光、ICT技术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创新和技术自立,助力光通信产业全面升级,进一步增强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创新性大学,在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在此次合作中,华中科技大学将以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为先进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科研和学科优势,进一步提高相关学科的产业转化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双方在此次合作中,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在创造更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将为消费者和产业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行。在“新基建”的浪潮下,以ICT产业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华中科技大学与烽火通信的此次合作恰逢其时,必将结出累累硕果,成为企校合作的典范。

  【编辑:毕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fly1130 于 2021-1-4 10:41 编辑

铺更畅的路,建更新的桥
倾力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武汉天河机场今年将开工建设第三跑道。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东站即将竣工。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长江中上游第一条国际水运航线——武汉至日本集装箱江海直航航线于2020年5月9日正式开航。 长江日报记者肖僖 摄

    制图 刘岩

    编者按

    2021年,武汉会发生些什么大事?

    有哪些谋划、举措、活动值得期待?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深入武汉市各部位采访了解,掌握到这个城市即将发生发布的许多重要情况重要信息,这里分别按“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个方面梳理呈现,以飨读者。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限可能,无限不确定性。可以确定的是,经历了极不平凡2020年的英雄武汉,将以更加昂扬奋斗的行动气概,投身新征途,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的理想。

   高质量发展篇

    天河机场开建第三跑道,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

    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2021年的武汉,将继续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为此,武汉将积极推进“通道+枢纽+网络”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超米字型”高铁枢纽网、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实施天河机场扩容工程,强化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功能,发展衔接高效航运网。

    新的一年里,武汉将全力推动“光谷”“车谷”“网谷”“星谷”等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于变局中开新局,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2021年,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开工建设。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工程按照满足目标2030年年旅客吞吐量6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飞机起降47万架次进行设计。

    届时,将在现第二跑道东侧360米处新建长3200米、宽45米的第三跑道及滑行道系统,配套建设助航灯光工程、供电工程、飞行区周界安防报警工程、消防救援工程等。同时,配合第三跑道工程扩建空管工程,将建设武汉区域管制中心工程等。

    据了解,机场第三跑道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53.1亿元。该工程建设将提升武汉天河机场保障能力,满足持续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通过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扩大有效投资,助力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抢抓新一轮民航发展机遇,促进武汉 市和湖北 省高质量发展。

    武汉东站来了!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


    2021年,武汉东站将启用。武汉东站规划范围西至光谷大道,东至光谷一路,北至高新大道,南至高新二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2.65平方千米,是在建的武汉市第四个火车站,该站的启用对于提升“中国光谷”影响力和带动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武汉东站是武汉“1+8”城市圈综合交通枢纽站,连接武九客专,武黄、武咸、武冈等3条城际铁路,2号线南延线、11号线等2条地铁线,BRT快速公交、地面常规公交,并结合地面地下停车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

    该站建成启用后,将成为光谷的大型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和武汉铁路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带动周边经济,形成以交通集散为主导,公共服务、产业、居住为支撑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七路至铁机路过长江通道将开工

    今年,二七路至铁机路过长江通道将开工。隧道的武昌岸主出入口位于和平大道与铁机路交会处东侧,汉口岸主出入口位于二七路与解放大道交会处西侧。主隧道全长4531米,其中汉口解放大道至沿江大道段与地铁10号线同步合建,穿越二七滨江商务区地下空间。

    从汉口到武昌过江方式并非合建,而是地铁和汽车各走各的,呈“人”字形过江,公路通道过江后接铁机路,地铁通道过江后接地铁站。通道将新建武昌匝道、汉口匝道。

    该过江通道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武汉市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压力,促进“两江四岸”均衡发展,为两岸居民过江出行服务提供便利。

  开辟至韩国江海直航航线,长江水道更显黄金价值

    2021年,武汉航运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稳步运行武汉—日本集装箱江海直航的基础上,武汉将开辟至韩国江海直航航线,推进实现国际中转联运,畅通汉江流域,实现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服务于长江中游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水运平台和公共运输通道。

    还将设计建造武汉至韩国的集装箱示范船,同时,在武汉至上海江海直达的1140船型的基础上,设计建造2000标箱集装箱船,推进黄金水道大船时代,真正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

    武汉新港委负责人介绍说,未来,依托国际化内河航运中心,将打造成具有新效率、新体验、跨界服务等特征的全球交易市场;打造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空水联运的国际物流枢纽;打造江海型产业区,建设成全球引领性的航运产业集群;建成全球价值链要素最大限度自由流动、高度开放的内陆自由贸易港。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和产业支撑力的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过汉江通道又多一条,硚口和汉阳市民出行更便利
  
    今年5月,汉江湾桥预计正式通车。这是汉江上第7座公路桥,位于知音桥和古田桥之间,连接硚口古田四路和汉阳玉龙路,预计本月完成桥面施工,4月具备通车条件。

    汉江湾桥线路全长2754米,其中跨江主桥长672米,主跨为408米,是同类桥型国内跨度第二。桥面总宽47米,是目前汉江上最宽的桥,设计双向6车道,并预留远期拓宽至双向8车道条件,设计时速40公里。桥面还设计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电动车可以上桥,行人可以上桥步行,均各自设计了上桥通道。

    汉江湾桥建成以后,汉江多了一条过江通道,可以分流知音桥20%-30%的车流,硚口和汉阳的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了。对于促进“两江四岸”协调、可持续发展,减轻二环线过汉江交通压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地铁5号线、16号线预计年内通车

    武昌沿江多了一条GJ线路,汉南与主城区快速联通

    2021年,地铁5号线、6号线二期、16号线将具备年内通车条件。

     东风集团A股上市进入倒计时

    助力武汉打造世界级高端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进入2021年,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A股上市进入倒计时。东风集团A股上市,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57亿股,预计融资金额210亿元,将打破去年金龙鱼上市创下的139亿元募资纪录,成为创业板史上最大IPO。

    东风集团招股书显示,此次A股上市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岚图品牌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的研发、新一代汽车和前瞻技术开发等项目。其中,70亿元用于岚图新能源汽车项目,占募集资金的1/3。

    作为汽车央企打造的首个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岚图汽车生产基地设在武汉,填补了武汉汽车产业链中高端电动汽车产品的空白。岚图汽车首款新车去年12月18日在深圳首发,预计于今年三季度上市。

    未来5年,东风公司将投资460亿元在汉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以及共享出行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业内人士表示,东风集团A股上市,将有力推动东风公司抢占产业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将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打造万亿世界级汽车及服务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高端电动汽车产业基地注入新动能。

    (长江日报记者王谦 陶常宁 汪文汉 龚萍 李金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地铁5号线、6号线二期、16号线将具备年内通车条件。
加上前天开的8-2,11号线葛店段,2021年将会是武汉地铁的一个小高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改名叫中央活动区,那地铁站名要不要也改下,感觉目前那地方配不上武汉商务区这么大头衔称号,还是让给以后的长江边三大商务区比较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1: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595566570 发表于 2021-1-4 10:48
2021年,地铁5号线、6号线二期、16号线将具备年内通车条件。
加上前天开的8-2,11号线葛店段,2021年将会是 ...


我也很疑惑,这条后面新闻的部分死活发不出来,含有不良信息,我读了N遍也没看出来到底哪里不良了。。。。。这一条新闻折腾了半个小时才发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1: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cturne 于 2021-1-4 11:37 编辑

光谷长大以后



  星河发动机,启动光谷。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一个又一个5年,刻印了光谷从“一束光”到“中国光谷”再到“世界光谷”的足印。

  12月31日,2020年的最后一天,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重回武汉,选择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上演“高光时刻”。

  从上一个冬天到这一个冬天,繁华光谷回来了,如它那广场上的“星河”一般璀璨夺目。



  光谷广场“星河”。

  今年自武汉“解封”以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武汉峰会、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中国北斗大会、2020中国数字经济高峰论坛、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第十七届光博会、第十七届农博会等重要活动接连在光谷登场。

  幼年、少年到青年,时间是光谷最好的雕刻师,岁末年终,这场以时间为主题的跨年演讲,成为世界光谷精彩重现的缩影。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风云际会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五年、着眼百年,光谷“十三五”即将画上句号,“十四五”的蓝图走笔开描。

  “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定主题“长大以后”,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说起,光谷也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敢闯敢试,创新引领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兵。

  从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到“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链,从地图上被遗忘的“两厘米”到518平方公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大”二字,串起了中国光谷“追光逐芯”32年的发展脉络,一路上扬的数字曲线,最能说明光谷产业基础的深厚底气与硬核实力:去年,光谷GDP达到1877亿元,第一次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以占全市6%的版图面积实现了超过12%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地市州中排在第九;综合实力提升一位,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四,达到历史新高。

  2020年无疑是特殊的一年,疫情冲击,外部挑战明显上升,全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从按下暂停键到疫后经济重振率先实现V字反弹,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区在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5项指标方面排名全市第一,光谷故事,令世界瞩目。



  惟景三维工作人员展示工业级三维扫描。

  “长大以后”,不但是“十三五”以来光谷的真实写照,也为光谷“十四五”提出了新的命题:长大以后,向何处去?

  时间同样给出了答案,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长大后的光谷,由大到强,由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建设中国光谷乃至世界光谷。

  1

  光谷力度: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站上历史新高位


  “听说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设备有望国产,一家科研机构和一所高等院校马上提交订单,成为首批客户。”上月,中国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在光谷研制成功,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光谷筹建生产基地,未来世界一流的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将打上“光谷造”的烙印。

  去年光谷经济总量及增速、税收等5项经济指标跃居武汉各区首位,科技含量十足的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光谷经济率先划出“V”型反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光谷的科技创新力,众多企业在产业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刚性,经济结构显示出十足韧性。

  数据显示,去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0多亿元,占到全区GDP的6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光谷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比重超过50%, 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市比重超过60%,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占全市比重超过70%,光谷“五六七”是含金量、也是含新量和含绿量。

  “把原始创新放在首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十三五”以来,光谷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首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典范:2019年,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东湖高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四,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2位,成为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

  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

  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光谷问世


  几天前,全球首例聚氨酯人工血管用于巨大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顺利完成;手术中使用的重要医疗器械——人工血管,由地处光谷的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是该公司数年科研成果转化的结果。这也是该血管首次正式进行临床试验,成功置换人类病变血管。

  “十三五”以来,100G硅光收发芯片、2万瓦光纤激光器、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全球首款5G折叠屏翻盖手机和国内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光谷问世。

  “光谷造”人工血管首次成功植入人体的这一天,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东湖高新区发布了《光谷指数2020》。其中介绍,2019年,光谷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增加值达1176.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2.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17年开始编制的“光谷指数”围绕创新、经济、产业、开放、生态5个评价维度构建了43个三级指标,其中,“创新驱动指数”增长最快,年均增幅接近30%,光谷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愈发强劲。

  “十三五”以来,光谷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通产学研用通道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光谷企业委托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活动的费用逐年加速增长,2019年达到68.3亿元,相较4年前增长近8倍。



  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科研人员在记录种子生长情况。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今年11月亮相的国内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2018年8月,光谷与中科院精密测量院、联影医疗三方共同组建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通过联合攻关,成功解决了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仪“卡脖子”等问题。

  据了解,截至目前,光谷先后建设了11家工业技术研究院,这些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企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机构,被戏称为“四不像”,如今已成长为光谷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在《光谷指数2020》发布的几天之前,光谷企业锐科激光、华工激光参与制定的“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国际标准获得通过,这是我国激光产品类的首个国际标准。锐科激光总工程师闫大鹏认为,我国首次为激光产品定国际标准,体现了国产光纤激光器的制造水平。

  “光谷指数”用数字说话,进一步验证了“十三五”以来光谷企业全球话语权、影响力的提升:光谷修订国际标准数逐年稳步上升,2019年达到51项,是2015年的2.5倍。2019年,光谷申请PCT国际专利数量再创新高,达1830件,在10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仅次于深圳高新区和北京中关村。

  科技创新,产业是载体。“光谷指数”显示,东湖高新区“光芯屏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产业集群成形成势,2019年产业收入规模近6000亿元,4年平均增长7.4%,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专家表示,光谷已是中部地区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的影响力也持续提升。下一步,光谷应在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效能。

  汇天下英才共建“天下谷”

  “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


  数据显示,光谷200多万人口七成以上人群年龄不超过35岁,与此同时,这里集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66名两院院士、3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达65%,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发挥出人才在创新引领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建设“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首先是需要有大量富有“科技”含量的人才,而这也正是光谷的优势所在。

  “才聚财来”,12月25日,光谷宣布将在武汉大学设立“武汉大学-中国光谷奖学金(大健康奖)”,分10年进行捐赠,每年捐赠100万元。

  据一个月前发布的《“中国光谷奖学金”设立办法》,光谷将选择10所知名“双一流”高校,设立10支奖学金,单支奖学金额度为100万元/年,主要面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专业。除武汉大学外,“中国光谷奖学金”已在清华大学设立,首批100位学子每人获得1万元的奖学金。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光谷吸引了大批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高校毕业生前来创业。周伟等清华校友创办的武汉恩倍思科技有限公司,已跻身国内新型显示行业创新前列,北大硕士邱珩创办的象辑科技已进入第四轮融资。

  刚刚在光谷结束的2020中国光谷3551创业大赛全球总决赛,依托清华大学技术团队的北京光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FMCW激光雷达”项目,由北京大学、中科院和电子科大优秀校友组成的浙江德芯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宇航及高可靠领域自主可控模拟芯片”,他们在最后的十强争夺战中角逐1500万元总奖金。

  成立于2018年的坤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六维力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拿下300万元冠军奖金。“回武汉发展是早有‘预谋’的事,希望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一份贡献。”创始人熊琳说,希望将技术产业化、产品化,助推国内的协作机器人行业弯道超车。

  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础,“十三五”以来,光谷在招才引才上从无丝毫放松。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的中国光谷3551创业大赛,多次被列入人社部“赤子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累计吸引全球近万个优质创业项目报名参赛,不少创业团队在光谷落地,成长壮大。

  位于未来科技城的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内,国内最小尺寸Mini LED产线正在试运行。华引芯创始人是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硕博士孙雷蒙,他是第三届中国光谷3551创业大赛冠军。去年11月在光谷举行的光博会上,华引芯首发了全球可量产的最小尺寸Mini LED产品,这也意味着国内创企在高端LED芯片上取得了新进展。

  位于光谷三路的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研发商唯柯医疗新近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而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尚小珂正是第三届中国光谷3551创业大赛的亚军,也是最佳人气奖得主。参赛的前三个月,他创立的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才刚注册,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领域。

  十年造血,千金买骨。据了解,目前,光谷在人才专项资金上已累计投入21.2亿元,成为了光谷科技创新的加速器。

  世界级科创大走廊擘画光谷新未来

  时间回到2016年2月,随着一块5.5英寸显示屏在武汉华星光电新落成的研发大楼下线点亮,国内首条第6代LTPS(低温多晶硅)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线正式在光谷试产,项目总投资160亿元。4年过去,光谷已经拥有了6条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线,覆盖刚性及柔性显示屏,显示产业总投资超1000亿元。

  6条产线齐聚光谷,拉动上下游万亿级投资聚集,而这,只是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的一处风景。

  今年7月,《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为光谷未来30年创新发展绘就蓝图,也将科技创新在全局发展中的重要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规划,光谷科创大走廊贯通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地,其中光谷为整条科创大走廊的核心承载区。规划明确了核心承载区将按照“1133”创新空间布局,1条创新主轴为高新大道,1个核心创新源为光谷科学岛,3大创新节点指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和武汉未来科技城,3条千亿大道是关山大道、左岭大道和被誉为“世界光谷”中轴线的光谷五路。

  根据规划,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将按三步走来建设,终极目标是到2049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成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力量。

  不过5个月时间,这个重磅规划便从图纸走向现实,各项部署开始接连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高新大道以南,光谷七路以西,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园中,从拿地到开工仅用26天,武汉迈瑞医疗技术研究院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总投资45亿元的迈瑞医疗武汉基地,包含武汉研究院、生产制造基地两大子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医疗器械领域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在全球的第二总部基地。

  数公里外的高科园路,投资50亿元的联影武汉总部基地一期已正式启用,800名员工入驻办公。联影医疗董事长薛敏介绍,“这是目前医疗设备行业单体最大的一个研发生产基地。我们将加大投入,既要研发核心部件,也要做好各种远程的医疗服务,拓宽领域,走出影像设备领域,所以武汉基地担负着联影长久发展的重担。”

  位于光谷科学岛起步区,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也已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作为光谷创新驱动发展源头区,总规划16.8平方公里的光谷科学岛,被誉为整条科创大走廊的“皇冠之珠”,目前包括中科院东湖科学中心等多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布局其中。

  据了解,截至目前,小米武汉总部二期、长江存储二期项目、霍尼韦尔新兴市场总部等多个重大高科技创新项目,已在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紧锣密鼓建设和布局。

  2

  光谷速度:30年追光逐芯经济总量领跑全市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DWZF高度重视迈瑞在汉发展,给予巨大支持。”多年前,曾在武汉工作过的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西廷,对光谷生物城及武汉的生物产业印象还停留在一片“荒地”上。现如今,汇聚2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光谷生物城,进入了他的视野。

  今年6月,迈瑞医疗武汉基地选址光谷生物城,开工建设,总投资45亿元。李西廷表示,武汉区位条件优越、科教优势明显、产业门类齐全,迈瑞看好武汉、看好光谷,将加快项目落地,助力武汉疫后重振。



  光谷生物城内,2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肆意生长。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建设中国光谷乃至世界光谷。”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光谷也即将迎来国家高新区获批30年,当前光谷经济总量和增速等多项重要指标已跃居全市首位。在同一时间刻度内,从跟跑到领跑,光谷从武汉地图外的两厘米,跑出了518平方公里的武汉第四城,光谷崛起,堪当“光速”。

  光谷已然长大,花样少年到魅力青年,做大到图强,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所必备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格局,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创新引领,成就世界光谷。

  “光芯屏端网”产业跑出万亿级加速度

  “十三五”回望,光谷经济总量始终保持较高经济增速,显示出巨大经济发展潜力,面对全球经济的多种不确定性,经济发展韧性十足。2019年,光谷经济总量达1877亿元,占武汉市的11.6%,位居全市之首。

  从第一根实用光纤到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光谷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光电子竞争知名品牌。“十三五”期间,以“光芯屏端网”为代表的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逐年稳步扩张,2019年产业收入规模达5861.4亿元,占企业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4.9%。

  当前,光谷光纤、光缆销量占中国市场66%,国际市场25%,全球首个量产128层3D NAND闪存芯片、全球首款5G刀锋折叠屏手机等一批标志性产品相继在这里走向全球;同时,一批重要的国际通信标准在这里诞生;培育出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华工激光等全球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光谷聚集着全球500多家上下游的光电子企业,掌握着光电显示领域材料、芯片、器件等科技创新前沿核心关键技术,光电子产业链完善度位居全球第一。

  回望来时路,奋进再勃发。2016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重大战略布局落子武汉,长江存储项目在光谷动工建设,标志着中国集成电路存储芯片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零的突破。自此,光谷打开了“逐芯”的新纪元。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的12英寸硅光晶圆。

  一年后,“光芯屏端网”在光谷聚势发展,华星光电投资350亿元在光谷开工建设第6代LTPS AMOLED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长飞营收首破百亿;三工光电研发的激光尖刀,填补国内在显示屏上开展激光加工的空白。

  2018年,XJPZSJ考察光谷。在烽火集团、武汉新芯等光电子信息企业,ZSJ一再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

  这一年,光谷提出,到2035年,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初步建成“世界光谷”;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在这一年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成立中国信科集团,将总部设在光谷。

  2019年,聚集着高端产业的千亿级“黄金大道“左岭,蓄势勃发,武汉华星光电柔性屏量产出货;“一芯两屏”项目,总投资已逼近3000亿元,在其产业拉动下,50多家新型显示企业在光谷聚集;十几公里外的佛祖岭,联想、富士康等一批领军企业,将光谷智能终端年产量推上5000万台。

  今年,虽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但光谷的成绩单依旧亮眼。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一批“停不得”企业安全有序生产,带动全区经济逐步复苏,优势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凸显。前三季度,华星半导体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3.5倍,高德红外产值较上年同期翻番。下半年,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在光谷未来科技城正式启用;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开工,总投资约24亿元,是华大智造在国内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聚光而生,因光而兴。现如今,光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从“追光逐芯”,到“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十三五”期间,光谷创下多个“第一”: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生产线、全国第一条全流程5G智能生产线、全省第一家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全省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首台汉产氢能源乘用车。

  全国生物产业重要极

  2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光谷肆意生长


  疫情袭来,光谷生物城军团紧急研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加速心电监护仪、红外测温仪、抗病毒化学药和中药等生产,勇担抗疫物资采购物流运输等保障任务,夜以继日核酸检测……武汉成功扭转战局,战疫最前线的光谷生物城军团,成为核心驱动力之一。

  今年,迈瑞“第二总部”落户光谷;联影武汉总部投入使用;科前生物在科创板挂牌,成为继明德生物、嘉必优之后,光谷生物城自主培育的又一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华大生物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2倍;小药药科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

  生物医药已成为“光谷名片”。12年前,光谷生物城奠基时,全国已有26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作为第三批入列者,武汉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 

  而在今年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光谷生物城位列第一方阵。

  坐落在高新大道上的光谷生物城,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生物服务等领域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物流、生活为一体的生物产业新城,成为光谷以“千亿产业”思路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病毒检测。

  “十三五”期间,以生物城为引领,光谷生物健康产业发展态势强劲。2017年,光谷生物产业总收入已突破1200亿元;位于光谷生物城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杨代常教授全球首创“稻米造血”生物技术——“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获国家食药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2018年,国药器械将总部从北京迁至光谷;明德生物上市,成为光谷生物城创建十年来自主培育的第一家本土生物医药主板上市公司。

  2019年,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在光谷封顶;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光谷乃至湖北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光谷生物医药产业累计获批进入临床的一类新药数量达到26个。

  “迈瑞的到来,对光谷乃至武汉的生命健康产业,都是一个里程碑。”今年6月,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的迈瑞医疗武汉基地在光谷开工建设,据光谷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光谷生物城成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第四极”,奠定东湖高新区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地位。

  五年来,光谷生物城不断引进培育市场主体,超前布局精准诊疗,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与医疗健康的高速融合。截至目前,光谷生物城已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2400余家,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8家;引进29个院士项目、32位国家级专家。

  今年9月,在武汉举办的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光谷生物城宣布,将在国际生命健康园规划建设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重点聚焦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生物技术新方向,中源协和、波睿达、纽福斯、滨会生物、凯瑞康宁5家企业作为首批入驻企业与光谷生物城签署了入驻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协议。

  厚植沃土

  去年日均诞生企业过百家


  “十三五”以来,光谷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发展,“新生”拔节生长,2019年市场主体超过14万家。

  “疫情期间,武汉光谷突破常规,帮助企业落地,超出预期。”8月28日,霍尼韦尔新兴市场中国总部暨创新中心在光谷启用,东湖高新区高新大道2000余平方米办公室里,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张宇峰回忆公司“落户”过程,不禁对光谷的营商环境点赞。据他介绍, 1月20日签订落地协议,3月21日,在光谷协助下,霍尼韦尔在光谷的全资子公司营业执照顺利开出,其间没有一个企业员工到汉,全程网上办理。

  中国光谷营商环境全市一流,在全国高新区中也颇具声誉。在这里,“店小二”服务下的营商环境堪称得全市风气之先,在服务理念、创新文化上特色鲜明。

  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共服务中心的企业开办专区,以前是一个8人的办公现场,今年被撤并后,只保留了一个“专窗”。从8个办事专员,减为一个窗口人员,光谷将大量现场签字盖章环节搬到网上。根据疫后统计,光谷登记设立企业通过网上办的已接近99%。

  “只有海纳百川的‘谷’,才能延揽八方人才。”2017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挂牌,面积70平方公里,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核心区域。一直以来,该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审批从“一次办”“马上办”到“网上办”。如今,企业办事人员只要登录手机APP“政务助手”,就能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工商、税务、社保等业务远程办理。

  做“有为”的ZF,当好金牌“店小二”,这是光谷一直以来的服务准则。疫情期间,光谷第一时间出台了22条政策,涵盖减轻企业负担、加强金融、创新、稳岗支持以及优化企业服务五个方面,以支持光谷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对标上海、杭州等地,光谷提出给10万企业“画像”,以大数据应用为导向,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及营商环境。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匹配技术实现“数据多跑路”,快速匹配企业画像和政策画像,帮助企业寻找适合自身的优惠政策,持续为企业降本减负。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光谷不仅是一个明确的地理位置,更是一个激荡武汉创新气场的“文化版图”。这样的文化生态是营商环境的冰山底座。2017年,光谷在全国率先打响了“第二总部”概念。两年后,光谷“第二总部”数量翻三番,截至2019年,86家“第二总部”落户,分布在人工智能、新零售等13个领域,带动了3万余个就业岗位。

  武汉“解封”以来,华为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霍尼韦尔公司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长江存储项目二期、迈瑞医疗武汉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光谷揭牌开工,为中国光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

  光谷靓度:

  美丽绽放 让市民乐享宜居生活


  “沿着湖边慢跑是我最放松的时光。”12月26日,家住花山生态新城联投花山郡的杜梦晴和往常周末一样,吃完午饭后,去严西湖边慢跑,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湖岸风光。她说,光谷现在建设得越来越好,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居住环境,宜业也宜居,这就是心中的光谷。



  阳光洒在光谷,年轻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回首“十三五”,中国光谷又长大了5岁,伴随着光谷的成长,一幅宜业宜居的画卷正徐徐铺陈开来:春有花海网红聚集,夏有绿色葱茏湖光粼粼,秋有层林尽染公园肆意奔跑,冬有皑皑白雪装点新城;出门就是生态公园、地铁公交立体交通网络畅通出行……总面积为518平方公里的光谷,正勾勒出产城融合的新景象。

  去年初,东湖高新区提出“光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三个光谷”,科创大走廊与生态大走廊叠加的“黄金十字轴”构建起世界级的发展新格局,彰显出“城为民所建,城为民所享”的新发展理念。

  9.3公里纵轴线,

  构建通往“世界光谷”的生态大走廊


  美丽的大光谷,自然禀赋优越,山林湖泊资源丰富,坐落于东湖、南湖和汤逊湖之间,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十三五”期间,光谷在产城融合发展的同时守住生态底线,“黄金十字轴”的纵轴豹子溪生态廊道,北接九峰山、南牵龙泉山,串联严东湖、牛山湖、豹澥湖,为绿水青山“留白”。



  光谷黄金花海风景美不胜收,成为市民观光散步的好去处。

  作为光谷“黄金十字轴”纵轴的生态大走廊,当前正加速建设,日渐成形。沿着高新大道放眼望去,一排排苗木已经种植,绿意盎然的景色呼之欲出。

  12月21日,在光谷生态大走廊一期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来回作业,施工场面热火朝天,层层梯田已初现轮廓。北起九峰山、南至龙泉山、东临豹溪路,全长9.3公里的生态大走廊,正在建设“水道”“绿道”“空轨”三道体系。据悉,目前,光谷生态大走廊一期工程土方外运已完成94%,塑形完成83%,累计种植乔木1.2万株,完成45%;二期综保区段土方塑形完成90%,累计种植苗木3558株,完成50%。

  伴随着生态大走廊的日益完善,空中轨道项目的修建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这是武汉市首条规划建设的城市空轨,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建好后,它将高速推动光谷构建出山体、水体、绿化廊道互相联系的新一代中央生态生活区。

  “光谷生态大走廊等一批重点项目,对提升光谷城市功能品质、建设生态化美丽光谷意义重大。”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坚持高标准加快高新大道建设,应用最先进的技术、理念,打造成生态大道、智慧大道,同时也为企业技术、产品提供应用场景。

  长大以后,光谷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上做好加法,不断融入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优化、细化城市“一主两副四组团”的空间布局,有效链接两山两湖等生态资源。

  光谷路网全面升级

  4条轨道交通成网运营


  傍晚时分,武汉未来科技城,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从华为武汉基地旁穿城而过。地下,地铁11号线、2号线南延线,如一列列疾驰的光,每天载着数十万光谷新移民和他们的梦想呼啸前行。

  2018年,无网超能有轨电车光谷“量子号”通车试运营,30多公里运营里程,一线串珠、两线交会、互联互通,实现了从关山大道早期繁华区域与未来科技城高科技成长区的有效融合,开通两年多,送客已达2000万人次。



  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穿城而过。

  许多年前,中国光谷是武汉繁华的尽头,如今,它成为武汉向周边扩容的起点。去年,以军运会为契机,光谷重点以“一点三线”为基准,一路向南拓展,直达汤逊湖,主框架已经完成。今年,新的“三线一点”正在起步,高新大道、高新二路、高新三路,一路向东,直达鄂州顺丰机场。

  “十三五”期间,光谷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市政路网提档升级。除了光谷“量子号”,2018年10月,由光谷交通公司代表ZF投资、武汉地铁集团负责建设的地铁11号线东段一期工程 (武汉东站—左岭)开通试运营,东湖高新区横向轴交通大动脉贯通;2019年2月,由光谷交通公司与武汉地铁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地铁2号线南延线开通试运营;地铁2号线南延线开通后,既可与已有地铁2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又可与地铁11号线东段一期在武汉东站实现无缝换乘,还可与2条有轨电车的三大站点换乘。目前,大光谷每天约有30万人次通过这4条轨道交通出行。

  12月11日,位于鲁巷副中心至光谷主中心的中间地带,武汉东站已经初现雏形,并将于2021年春节前全面完工。作为武汉“1+8”城市圈综合交通枢纽站,武汉东站连接武九普线、武九客专,武黄、武咸、武冈3条城际铁路,与地铁2号线南延线、11号线无缝衔接,配有BRT快速公交、地面常规公交,以及地下停车功能。

  医疗教育全面升级

  让百万“光谷人”安心扎根


  当人们谈起一个地方时,会聊些什么?是这里的GDP达多少亿元,还是这里曾举办过多少场大型国际盛会?这些都是吸引外来者的外在指标,而最终让人们选择扎根下来的,往往是那些感到幸福的身边小事。

  “在光谷生活越来越方便了,遛着弯就能把所有的事情搞定。” 12月27日上午,家住光谷三路同安里社区的王云菲,步行至离家500米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门诊做完检查,又去离家600米的万润达购物广场买了菜,整个过程只花了不到2小时。

  医疗配套是一个地区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也是百姓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12月25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门诊开始试运行,院区开设妇科、产科、儿科、康复理疗科、盆底康复中心等18个专科,为居住在光谷的妇女儿童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除了妇幼保健院,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市三医院光谷院区二期、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等一批部省市属医院已开工建设;光谷人民医院、市三医院未来城院区以及一批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十三五”期间,光谷加快补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打造体系健全、层次丰富、搭配合理、运转高效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救治体系。

  42所高等院校、80多万在校大学生,光谷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在此定居,中国光谷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十三五”期间,光谷建成了包括武汉光谷国际外国语学校在内的多所名校,义务教育入学新生每年以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

  每天早晚,滚滚车流,开往工作和家的方向;每个周末,公园与商场,满是陪伴孩子的年轻父母。百万学子,求学于此、创业于此、追梦于此、安家于此,在产业速度之外,光谷也有了生活的温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Nocturne 发表于 2021-1-4 10:23
升级商业、文化、活动、居住等功能
中央商务区将转型中央活动区

还有哪里适合搞中央商务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1:3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爱科比 发表于 2021-1-4 11:14
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改名叫中央活动区,那地铁站名要不要也改下,感觉目前那地方配不上武汉商务区这么大头衔称 ...

除非你让gwy再批一个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4 11: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爱科比 发表于 2021-1-4 11:14
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改名叫中央活动区,那地铁站名要不要也改下,感觉目前那地方配不上武汉商务区这么大头衔称 ...

这个可不是改的问题,是增加品质休闲、高端消费、特色文创的功能。中央商务区是我,中央商业区还是我,中央文创区又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8 18:18 , Processed in 0.11306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