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4-10 19: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都市报——
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承建、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施工的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城市过江沉管隧道——南昌红谷隧道的E7沉管顺利出坞,经过12个小时安全浮运至隧址,并完成临时系泊,将择期进行沉放、安装。
此举拉开了红谷隧道第二批次沉管浮运沉放的帷幕,为2016年实现千里赣江最后6节沉管沉放的重大节点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去年已浮运沉放6节沉管
红谷隧道位于南昌大桥与八一大桥之间,距南昌大桥约1300米,距八一大桥约2300米,连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与东岸老城区。江中段采用“沉管法”工艺,长1329米,共12节沉管,分2个批次在目前亚洲最大的异地巨型干坞内预制,经过试浮检漏、坞口破除后,采用大马力全回转拖轮编队经过8.65公里长距离浮运,先后穿越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到达回旋区后完成调头摆正进入隧址,进行二次舾装、沉放、安装。
中铁隧道集团南昌红谷隧道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受赣江水位季节性影响,根据施工组织安排,沉管分两年在丰水期沉放,每年沉放6节。首批6节沉管已于去年9月自西向东提前2个月顺利实现浮运沉放对接。
今年计划浮运沉放安装E7-E12沉管,其中E7-E10沉管自西向东沉放,E12、E11沉管自东向西沉放,最终接头在E10、E11沉管之间。
赣江水涨 6日进行了浮运演练
为确保今年6节沉管的顺利浮运沉放,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和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在今年1月组织召开专家会议,对首批次沉管浮运沉放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确定了E7-E12沉管拖航浮运重点区域施工方案和E7~E12沉管浮运至回旋区调头进隧址施工专项方案。沉管浮运穿越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临时系泊,回旋区调头等仍是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
自3月18日北坞第二批次沉管试浮检漏以来,南昌连日降雨、赣江水位高、回旋区水流速度快,为保证沉管浮运、沉放安全,项目部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开展沉管浮运风险评估,并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对接,密切联系水文气象单位,掌握每日水文、气象数据。
鉴于沉管沉放由西汊转至东汊,而东汊为赣江主航道,水流流速偏大,出于安全考虑,今年6节沉管浮运采用5艘大马力拖轮拖运,并于4月6日进行了浮运演练。近几日,赣江水流速度0.6米/秒左右,赣江水位14.8~15.5米之间,为沉管出坞浮运提供了较好的施工窗口期,项目部决定于4月9日进行第二批次首节沉管浮运。
8.65公里水路走了12小时
9日早晨6时,位于生米大桥上游赣江东岸的亚洲最大内河异地干坞里,近百名施工人员正紧张忙碌着。
记者站在干坞围堰处远远观察到,原本安静“躺”在干坞里的首节沉管已经被拖运出坞口,5艘4000马力的拖船已在赣江上护航待命。施工人员在沉管拖出坞口后,有序将拖船上的缆绳与沉管相连,此时高8.3米的沉管仅浮出水面二三十厘米。
上午9时许,沉管经“摆正”作业后缓缓向生米大桥“漂”去,和去年6节沉管浮运一样,E7沉管要经过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再运到隧址沉放作业。
“不同的是今年的沉管要一节节对接东岸,贯通赣江。E7沉管的终点不在是江边而是江心洲,这给我们浮运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红谷隧道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万超说,E7沉管要与已经沉放在江底的E6沉管对接,所以沉管过南昌大桥后直接拖运到江心洲进行寄放。
“为了确保浮运顺利完成,我们先后讨论了多种方案,最后确定在隧址处准备一艘3000马力的拖船保证沉管的安全。”万超说。
此次浮运的E7沉管长115米,宽30米,高8.3米,自重2.5万吨,由于沉管吃水较大,技术要求高,极小偏差导致的搁浅或碰撞对沉管都是破坏性的,必须按照特定的专门航道缓慢移动,才能保障沉管浮运的成功。
为做好通航保障,海事、交管、城管、公安、渔政、水务等多家政府部门全力为沉管浮运工程“保驾护航”。13时至14时,对南昌大桥进行了交通管制,整个浮运经过12个小时顺利完成。
12月合龙 有望提前通车
据气象与水文部门预测分析,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省今年洪旱形势重于去年,出现早汛、大洪水的可能性大。
“第七节沉管浮运工作提前正是考虑到气象部门的分析。为了防止洪水的出现给整个沉管浮运工作带来变化,我们决定抢占这个窗口期,提前进行浮运。”万超说,E7沉管浮运后,将在本月完成E8沉管的浮运。
按照施工计划,第二批次6节沉管将于今年9月份浮运沉放完毕。12月底,通过E10、E11沉管之间的水下最终接头实现管段合龙。届时,千里赣江最大的过江通道-红谷隧道将初露雏形。
万超表示,如果后期工程进展顺利,红谷隧道有望提前贯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