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拍照片2024

[江城资讯] 分享一些《夏口县志》中吟咏汉口的诗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时期邑人彭心锦所写《汉口后湖》:

淤后襄河二百年,

平湖十里望茫然。

白云有影常垂地,

青草无依欲上天。

春色任来鸠杖里,

苦怀休到酒杯前。

今朝准拟开怀抱,

莫放斜阳到柳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时期邑人文师汲所写《雨中渡汉江》:

二月连江雨,

江寒色未开。

云低天欲堕,

舟小雾将埋。

沙岸惟栖鹭,

春城不放梅。

有怀空击楫,

怅望济川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湖之有茶肆,相传自湖心亭始。满清时期诗人范锴所写《湖心亭题壁》:


曲曲栏杆短短篱,

湖心亭外柳丝丝。

风翻芍药徐熙画,

雨酿黄梅贺铸词。

人影散随弦鼓寂,

茶香留看月灯迟。

笑余赢得吟诗兴,

偏在文园病渴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时期邑人汪颖所写《耐村来汉上》:

别去三年归路遥,

故人重见话萧条。

颠毛种种雄心在,

身世茫茫髀肉消。

画里山川悲往代,

雨中簑笠梦前朝。

羡君已是完婚嫁,

五岳惟存谷口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时期邑人吴邦治所写《汉皋移花》:

篱门上翠华,

春早未移家。

空觉人寰事,

多栽山里花。

根株占土脉,

枝叶付烟霞。

向慕风涛起,

深情寄水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时代的夏口,汉口并不是现在的汉口,那时的汉江入长江的口子那个时候并没有改道到现在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拍照片2024 于 2024-11-13 09:45 编辑

满清时期诗人潘耒所写《汉口》:

汉口通江水势斜,

兵尘过后转繁华。

朱甍十里山光掩,

画鹢千樯水道遮。

北货南珍藏作窟,

吴商蜀客到如家。

笑余物外无营者,

也泊空滩宿浪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时期邑人刘世伟所写《洪杨乱后即事》:

开尊那得玉颜酡,

春色无如泪眼何。

赤子愁看三户尽,

青山恨比六朝多。

风高使节怀陶侃,

月满秋江忆法和。

眼底云霄雕鹗少,

乌鸦绕树起哀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时期邑人袁希祖所写《送王小岩之潜江二律》:

鸿爪初经地,乌衣最著名。萍踪逢百里,絮语每三更。诗律缘家学,文章重老成。琐窗同听雨,澴水定新生。

又向潜江去,骊驹动短歌。虽归如客样,欲别奈君何。冷署趋庭惯,名山考业多。鲰生等匏系,旅食感蹉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江明朝中期以前是在汉阳县以南入长江,古代水北为阳,所以汉阳此前在汉水的北面。明朝中期汉江改道从汉阳的北面入江,汉阳变为汉水以南。这才有了如今的汉口。所以唐宋时代的汉口和今天的汉口并不是一个地方。
而夏口在三国时期指的是孙权在武昌筑的夏口城,后代指汉江入长江的口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拍照片2024 于 2024-11-13 14:04 编辑
ddmao 发表于 2024-11-13 09:50
汉江明朝中期以前是在汉阳县以南入长江,古代水北为阳,所以汉阳此前在汉水的北面。明朝中期汉江改道从汉阳 ...


典型的一知半解。

武汉大学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已研究指出:


1.文献记载,特别是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的记载可知 ,汉魏以来夏口地区水网纵横 ,湖汉交错 ,夏口一带长江两岸入江水口较多 。郦道元所见所记夏口地区水口有: 沌水口 、沔水口 、汉水 口 、湖水口 、滠水口、龙骧水口 、武水口 、樊 水口 、杨桂水口等 。分析郦道元《水经注 》所记夏口地区水口 ,江北水口全与汉水相关 。据 《夏口县志 ·舆地志》知 ,历史上汉水在夏口地区以多条水路呈网状泄入长江 ,东北从汉口的后湖到谌家矶,经考察为古汉水河道 ,史籍中称为 “正道 ”、“正流 ”;西南到汉阳沌口 (今沌口武汉经济开发区 ),亦发现多有古河道遗迹 。沌水口 、沔水口 、汉水 口 、湖水口 、滠水口、龙骧水口 、武水口就是古代汉水系在夏口地区散布的古河道及入江水口 。

总的来说,汉末三国到南北朝时期,汉水是以密布水网的形式,东北从汉口的后湖到谌家矶,西南到汉阳沌口这个范围内汇入长江,通称夏口地区。


2.现今普通民众只知孙权曾在长江以南筑城;殊不知古代所称夏口实在江北。古代史学家早已论证:夏口、沔口,或曰鲁口,在长江以北;三地名实一处也 。 《资治通鉴》卷65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208年 )“黄祖在夏口”条 ,胡三省注引庾仲雍言及 《水经注 》曰 :“庾仲雍曰:夏口,一曰沔口,或曰鲁口。《水经注 》曰 :沔水南至江夏沙羡县北 ,南入于江 。然则曰夏口 ,以夏水得名 ;曰沔口 ,以沔水得名;曰鲁口 ,以鲁山得名 ;实一处也 。其地在江北 。”可见 ,夏口又名沔口、鲁口 ,在江北。汉江在鲁山南和鲁山北存在两处汇入长江入口,史料称之为“沔水口”和“汉水口”。


论证夏口地区在江北后,重点探究鲁山北的汉江汇入长江入口,即“汉水口”。

汉水口 。作为水系名之 “汉 ”,始见于 《尚书·禹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 ,江 、汉朝宗于海 。”在先秦文献中,只见有“汉 ”.而不见有 “沔 ”。自汉魏以降 ,汉水遂有沔汉之互称 ,如 西汉扬雄 《方 言 》卷 4、卷 5即有 “南楚江沔之间 ”、“江沔之间 ”之谓 ,晋郭璞注曰 :“沔水今在襄阳 。”梁顾野王仿 《说文解字》体例所撰字书 《玉篇 》即收有 “沔 ”字。正是汉 (沔 ) 水有一入水口在龟山北麓入江的缘故 ,宋朝《舆地纪胜 》汉阳军下引 《新汉阳学记 》云:“汉水入江乃今汉阳军大别山之北汉口是也 。 ”这说明六朝至唐宋时期 ,汉阳龟 山北麓确有汉 水在此注入长江,从而分隔汉阳 、汉口 。


有史料证明,汉末自隋唐,不但汉阳龟山以北有汉水汇入长江,分隔汉口、汉阳,而且连枯水季宽窄都有描述。二十四史之一的《梁书 ·武帝纪》载:梁武帝领大军自竞陵至汉口,在这里观察地 形时指出:“汉口不阔一里 ,箭道交至 ,房僧寄以重兵固守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拍照片2024 于 2024-11-13 12:40 编辑

鲁山南汉水汇入长江的入口,称之为“沔水口” , 和鲁山北汉水汇入长江的入口“汉水口”不是一回事。


《水经注 ·沔水》云 :“沔水 … … 又东南过江夏云杜县东 ,夏水从西来注之 ,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北 ,南入于江 。 ”

《水经注 ·江水》又云 :“又东北至江夏沙羡县西北 ,沔水从北来注之 。”注云:“江水又东径鲁山南 ,古翼际山也 。

《地说》曰:‘汉与江合于衡北翼际山旁者也 。’山上有 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 ,盖取二水之名 。

《地理志 》曰:‘夏水过郡入江 ,故曰江夏也 。 ’… … 山左即沔水口矣 ,沔左有郤月城 。”


按《水经注 》行文分析 ,郦道元自上而下记叙长江 ,来到鲁山之前 ,面向鲁 山 ,对其山川形势和名胜风物加以记述 。 那么 ,他所站的位 置 ,正是鲁山之 左的沔水口。所谓鲁山之左 ,亦即鲁 山之南 ,这恰与后世许多文献记沔水 “南入江”相合 ,这说明在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时期,史料对鲁山南汉水汇入长江的入口一直称之为“沔水口”。诗人如提及“汉口”,譬如陆游,只会指代鲁山之北的汉水汇入长江后分割开的江北区域,即现今之汉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权所置城在江南,所谓“夏口城”;而汉水汇入长江的诸多入口均在江北,通称“夏口”。“夏口城”和“夏口”不是一个概念。

《水经注·江水 》曰:“(孙权所置城)对岸则入沔津,故城以夏口为名 。”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 ·何尚之 传 》亦载 :“(夏口城)在荆 、江之中 ,正对沔口 ,通接雍 、梁 ,实为津要 。”


总结一下,夏口城、夏口、沔口、汉口在魏晋至唐宋时期是同时存在的概念。夏口、沔口、汉口在江北,夏口城在江南。沔口在鲁山(今龟山)以南,汉口在鲁山以北。夏口区域狭义上包括沔口、汉口,广义上包含沔口、汉口、夏口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照片2024 发表于 2024-11-13 12:38
鲁山南汉水汇入长江的入口,称之为“沔水口” , 和鲁山北汉水汇入长江的入口“汉水口”不是一回事。



最开始的夏口是这个范围的整体

最开始的汉口

你诗词歌赋里的汉口蛮多是指的今天汉阳的老城区,汉口这个名字一开始是指的鹦鹉湖,就是今天的鹦鹉花园小区周围。当然,本来武汉西边就是一个位子,最早最早的石阳县包括黄陂在内也属于汉阳区的却月管辖,更何况是后来一直就是一个城市的汉口和汉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照片2024 发表于 2024-11-13 12:48
孙权所置城在江南,所谓“夏口城”;而汉水汇入长江的诸多入口均在江北,通称“夏口”。“夏口城”和“夏口 ...

沔口的沔就是汉阳的前称,汉阳城之前叫沔州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7 23:50 , Processed in 0.07514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