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5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各位老师好我是中国交通报社的记者,我这边有两个问题想请教。第一个是我今天上午在看车的时候,我看车里面配置了非常多智能化的功能,比方说传统意义上的后视镜都改成车载的摄像头了,我有一个问题,假如说咱们这种智能化的功能出现问题的话,有没有兜底性、比较传统的这种手段保障列车的正常运行。第二个问题我看今天上午的车其实已经非常让我吃惊了,各方面的设计让人感觉非常兴奋,如果说到以后升级,咱们有没有一个大概的几个方向,我们可能会在某些方面会做进一步的改善、升级,让列车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安全,这是我的问题,谢谢。
肖磊:你好,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你说我们采用了很多的智能化手段,比如说虚拟后视镜这种方式,首先这种后视镜的方式肯定会,为什么我们会采用虚拟后视镜方式,因为传统的后视镜它看的范围是很小的,因为我们是多编组的车辆,我们就采用传统的镜子,后视镜的方式我们考虑不太合适,所以我们采用了虚拟的后视镜,可以看到更多的地方,可以消除更多的盲区。至于你说万一出现问题的时候,怎么兜底的方法?首先我们所有的系统都是有我们的一个故障检测,一旦出问题都会直接连到车载,会判断信息,会看会不会影响行车的安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要保证它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我们要实时的检查,比如说检查在每天的上线的过程中,这些虚拟后视镜这些功能进行一个质检,跟我们传统家庭的比如说是乘车一样的,每次开车都会有自检的功能,都是保证它的方法,比如说不安全肯定不上路。
记者:如果是在列车运行当中出现了不可预期的问题呢?
冯江华:是这样的,我们是多视频检测的系统,在单点实效什么的,不会影响整个列车的安全运行,当然根据车辆运行线路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弯道特别多,或者是相关的影响视觉效果的区域比较多的话,我们可以在车上面适度的增加视频检测的点数,都可以来解决你刚才关心的这些问题。应该说视频监测技术非常成熟,周界的视觉环境,这个技术也很容易实现更高等级、更加可靠安全的这样一个解决方案,所以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提醒我们继续强化这一方面的安全措施。关于您说的将来我们ART这个车,将来还有什么进一步的黑科技,当然这个车是第一次面世,也是过去科技成果的一个结晶,现在应该是说科技发展还是在非常的活跃,我相信各位朋友都了解,围绕人工智能的相关的技术,在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更迭,所以这个方面我想我们在这个车载平台上面会继续集成、搭接相关的智能化的技术,为我们的安全智能驾驶、安全驾驶,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随着我们公共交通能够实现全无人化、全自动驾驶的时代到来的话,我们这个车毫无疑问是推动无人驾驶这个技术全面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例子,并且它完全有条件率先实施。如果有条件的城市开辟专有路权,完全是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想我的另外一个看法就是,实际上车辆的轻量化也是,简单来讲车量越轻能耗越低,能够搭载的乘客数量越多,这是一个源头性的,发挥装备优势源头性的创新的一个成果,所以这个方面我们会高度关注新材料的应用、轻量化结构的应用,使我们整列车更加轻量、高效、节能,这是第二个方面需要关注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可能会在这个车上面继续为乘客的界面,能够融入更大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提供有利的支撑。比方说我们一个乘客出行,他可能搭多种交通工具达到他的目的地,我们这个车将来也是一个平台,在融入综合交通体系的时候,我们要具备完整的智能功能,完整的数据传递的功能,让我们的乘客在我们的车上如同在自己家一样,在自己的车上一样,完全是一个舒适的、安全、高效、准时达到他的目的地,这里我们将来这个车上面也要逐步的去深化这一方面的服务的能力,这一方面可能见仁见智,有很多的一些思考,有很多的一些创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我想问我的团队,可能也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新的思路,看看你们有什么补充吗?
曹钢材:如果我要补充一点,作为智轨,或者叫我们传统的各种交通出行的方式,在中车的所有产品里面,我们始终遵循一条,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安全导向,只要像您说的哪一个地方,一个是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让它克服某一个点的失灵,同时也会对它做出一个及时的研判,会不会影响车辆的安全,如果出现影响车辆安全的时候,这个车就会自动停下来,不会再启动,这是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一个最基本的遵循的原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