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谋划“第二机场”,南京“一石二鸟”
作者西窗
南京马鞍机场首次被定位为“南京都市圈第二国际机场”。据目前正在公示的《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南京规划“一主一辅、五个通用机场”的航空总体布局,禄口机场为主要机场,马鞍机场为辅助机场。
南京谋划第二机场首要目标自然是打造“国际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对于“起大早赶晚集”的南京枢纽经济来说,这是亡羊补牢;与此同时,地处江北的马鞍机场还将有效辐射扬州、淮安,以及安徽滁州、蚌埠等地,对于南京都市圈建设大有裨益。
1997年就已经通航的南京禄口机场大家都很熟悉,事实上马鞍机场也启用7年了。位于南京六合马鞍街道的马鞍机场挨着北沿江高铁六合西站,只不过现在是军用机场,南京希望将其变为军民合用机场。
南京谋划将马鞍机场变成“第二机场”不是新鲜事。2020年,马鞍机场开展军民合用可行性分析论证项目曾进行过招标,中标单位进行了场址可行性、与城市区位关系、与周边机场关系、飞行程序设计、净空条件、障碍物评估及处理建议、跑道运行模式研究等内容分析研究。
去年发布的南京十四五规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均提出“推进六合马鞍机场启动民用功能前期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时任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提出建议,加快推进马鞍机场军民合用。
陆永泉称,2006年,军地协议明确空军南京机场(马鞍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并预留民航建设区域。2020年,东部战区空军致函南京市政府,原则同意启动军民合用工作。江苏省也已向国家提出申请,他建议将军民合用工程列入中国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实施。
军民合用机场并不罕见,比如南宁吴圩机场、苏南硕放机场、常州奔牛机场、泉州晋江机场等,这些机场甚至是所在城市主要机场。相比前两年的表述,本次国土规划草案对于马鞍机场的定位更明晰、语气更为笃定:马鞍国际机场是军民合用机场、都市圈第二国际机场。
南京禄口机场总体规划修编(2020版)显示,机场按近期满足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5万吨需求规划,2019年机场巅峰客流为3000万人次左右、2020年机场巅峰货邮38.9万吨。从客货运负荷角度看,南京并无双机场需求,但南京为何还是孜孜不倦寻求第二机场?
南京的目标是“国际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链接全球的国际空港是题中之义。大型机场是城市枢纽地位的体现,“一市多场”正成为国内多个重点城市标配。目前京沪蓉等三城已实现“双机场”,杭州、郑州、西安也有动议,无一例外这些城市视“国际枢纽”为必得。
其实,南京是国内较早提出枢纽经济的城市。2012年,南京就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的意见,提出建设和发展海港、空港和高铁枢纽经济区,开了国内先河。此后经年,郑州、西安、成都、广州、青岛均提出发展枢纽经济。十年过去了,启程最早的南京,发展势头不如兄弟省会城市强劲。
2015年,南京曾经提出,“十三五”期间,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增加值以高于全市GDP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发展,但近几年来这一目标始终未能达到。近十来年,南京基建项目数不胜数,交通投资如火如荼……但枢纽建设和运作仍不能尽如人意。
从空铁公对接来看,空港国际通达能力仍有不足,高铁通达省内外各地的状况依然欠缺。从轨道交通来看,“四网”融合、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运营仍然不足,市域(郊)铁路短板十分突出。同时,“三大枢纽区”目前都有多个管理主体,与行政区之间的关系也不够协调,基本上仍是单点发力、独自运行。这些都削弱了南京的枢纽功能。
反观那些起步较晚的城市,成都、杭州等地发展迅猛,势如破竹。广州已稳稳地站上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C位;又如郑州最近几年坚持走“枢纽+开放”这条路子,抢先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
规划草案对南京禄口机场的定位是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国际枢纽、航空货物和快件集散中心;马鞍机场是军民合用机场、都市圈第二国际机场。陆永泉称,“地处市域北侧的马鞍机场,若能实现军民合用,有利于加快提升南京航空运输保障能力和品质,增强国际航空枢纽能力”。
马鞍机场如果能实现军民合用,对于“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南京枢纽经济来讲,则是“亡羊补牢”。随着南京江北新区加快建设,马鞍机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使得其成为疏解禄口机场非核心功能(如地面运输、安检、加工修配业务等)、承接航空产业转移发展的最佳选择。马鞍机场与北沿江高铁站点“零距离”,这有利“空铁联运”。
《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对马鞍机场的定位包含“都市圈第二国际机场”。马鞍机场所在的南京六合往北是淮安,往东是扬州,往西是安徽滁州,这三座城市均为南京都市圈成员。
从区位来看,禄口机场位于南京市域南侧,马鞍机场辐射范围则主要是苏北及安徽东北地区。马鞍机场如实现军民合用,不仅是面向南京,还包括都市圈北部片区的客流。值得关注的是,草案还提出以扬天、仪禄、禄全、天天高速为基础构建“都市圈大外环”,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支撑宁镇扬、宁马滁同城化片区构建。
长久以来,南京都市圈呈现散点分布、单中心特点,南京作为中心城市地位明显,但都市圈内部发展不平衡。经济关联度比较靠前的是南京-扬州-镇江-滁州,由于都市圈横跨两省,在空间、经济与行政壁垒带来的条块分割使得两省各城经济联系总体较弱。
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中,最东边的上海是龙头,具有绝对经济优势和人口集聚力,这必然导致人口自西向东流动。由于南京地处西边,扬州和镇江在东面,从扬州、镇江到南京的人口流动方向与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方向相反,影响了南京的辐射作用。
从疫情之前2019年的数据来看,上海浦东、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占长三角比重超过45%,南京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占比约为11.5%。马鞍机场军民合用以及“都市圈大外环”,对于南京都市圈向心力无疑是两支强心剂。
当然,既要算南京都市圈的账,也要算区域协调的账。超大城市对“第二机场”的布局已不再限于内部,而是突破行政边界,体现跨区域协作共享理念。“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不在广州,而在佛山、肇庆交界处。推动前期工作的南通新机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被定义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
从广州上海在区域外部布局机场的案例来看,一方面是反映了南京枢纽经济的孱弱,尚没有外溢能力;另一方面的启示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里提出的,形成以南京禄口机场为主枢纽,以扬州泰州、淮安涟水、芜湖宣州等周边机场为辅助的机场体系——这比谋划市内“第二机场”更容易、也更有利于区域协作。
参考资料:
南京推动马鞍机场军民合用.澎湃新闻
探索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新路.群众
竞逐双机场,南京筹划第二国际机场.界面
南京都市圈:历程、发展与展望.中国投资
南京发展枢纽经济的考察与前瞻. 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