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派今生 于 2022-7-20 21:28 编辑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与在编的《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一致,为天津市域范围,包括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共计16个区。
结合天津城市空间结构及发展要求,本次规划秉持刚性约束与弹性控制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规划内容如下:
立体类过街设施:天津市津滨双城核心区进行点位布局规划,其余区域进行原则控制。
平面类过街设施:天津市津滨双城核心区内的主干路进行点位布局规划,其余道路进行原则控制
到2035年天津市将形成“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市域城镇发展格局。“一市”指中心城市,“双城”指津城和滨城,“多节点”指西青、空港、津南、大港、生态城等综合性节点以及武清城区、静海城区、宝坻城区、宁河城区和蓟州城区等区域性节点
发展目标愿景
到2035年,天津市将落实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重大决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城镇发展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坚持制造业立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以人性化、便捷化为导向,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促进公共资源科学配置和均衡布局,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增强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充分发挥“津城”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打造**活力区,推动形成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承载区;优化“滨城”资源布局,增强要素承载能力,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城,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同时,强化武清、静海、宝坻、宁河、蓟州等区域资源集聚能力,推动建设区域转型升级示范区、产业发展协同区,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节点, 与“津城”、“滨城”协调推进,实现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
过街设施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2016年以来天津市北方网和8890热线中关于人行过街的近1000条建议,市民重点关注过街设施修建和优化提升两方面,重点需求点位包括一中心医院、翠阜新村地铁站、华明镇等区域,尤其对快速路和主干道沿线、医院和学校周边、地铁及公交站周边过街设施关注较多。 到2035年,天津市总人口规模达到2000万左右,人口密度达到4.8千人/平方千米,是现状的1.4倍。居民出行率为2.35-2.45次/日,日出行量为4700-4900万人次,其中步行出行规模约为1350万人次/日。人口聚集的津城核心区过街需求最高,其次为滨城核心区**商务区;特色功能组团区就业人口集聚,亦为过街需求热点地区
确立差异分区管控标准
(1)过街设施布局标准
依据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及双城内“双核双轴多组团”的中心城市结构,市域人行过街设施规划采取分区差异化布局标准。
Ⅰ类分区:津城CAZ、滨城CIZ区域
规划原则:以平面过街设施为主,在必要地点及学校、医院等过街关怀区域和商业活力区域可设置立体过街设施。过街设施最大间距规划控制标准:快速路沿线300~500m,主干路沿线200~250m,次干路沿线200m,支路沿线150m。
Ⅱ类分区:双城核心区(CAZ、CIZ以外)
规划原则:在人车冲突严重的交通干道、割裂两侧联系的快速路段及过街关怀区域和商业活力区域可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其余应以平面过街设施为主。
过街设施最大间距规划控制标准:快速路沿线500m(仅单侧为建成区时间距≤800m),主干路沿线200~300m,次、支路沿线200m。
Ⅲ类分区:双城非核心区及双城管控区发展组团、区域节点城市
规划原则:在人车冲突严重的交通干道、割裂两侧联系的快速路段及过街关怀区域和商业活力区域可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其余应以平面过街设施为主。
过街设施最大间距规划控制标准:快速路沿线500~800m,主干路沿线
300~400m,次、支路沿线300m。
Ⅳ类分区:市域范围的其他城镇建成区
规划原则:以平面过街设施为主。
过街设施最大间距规划控制标准:快速路沿线≤800m,主干路沿线300~500m,次、支路沿线300~400m。上述布局标准为一般性控制原则,在选址困难、与大型公建结合等特
殊情况下,各类区域过街设施最大间距规划控制标准可根据实际需求与周边情况适当放宽。
津城核心区
重点提升核心区功能与活力,结合城市道路网、公共交通站点、公共空间、商务商业用地等,统筹本次规划方案,基于空间缝合增加跨铁路、河流、高等级道路人行设施,构建开放活力、便捷畅达的人行过街系统。
津城核心区快速路、主干路沿线规划平面过街设施2076处、立体过街设施224处、利用相交道路立体交叉过街的通道207处。
滨城核心区
缝合部分干道对滨城核心区用地的割裂,缩小现状滨城核心区的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的平均过街设施间距,提升道路两侧用地活力,加密**活力区过街设施,形成创新活力片区,推动于家堡、响螺湾核心功能集聚,重点规划增加文化、体育、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周边过街设施,打造宜居滨城。滨城核心区快速路、主干路沿线规划平面过街设施954处、立体过街设施37处、利用相交道路立体交叉过街的通道64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