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6 1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区负责人畅谈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勇于开顶风船 变局中开新局
奋力争先
■ 临空港经开区
坚持区域协同,在发挥“一主引领”作用上展现新作为
“过去一年,我们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增幅力争转正。”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杨泽发表示,“十四五”时期,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将按照建设“临空经济区副城”要求,以国家网安基地为支撑,抢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机遇,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网谷”。
2020年,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有序有力推动复工复产,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新增企业万余户,良品铺子、回盛生物成功上市,菱电电控科创板首发过会;全力全速抓好项目推进,深入实施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45个;对标对表建设国家网安基地,目前国家网安基地一期产教融合核心功能区基本建成;同时竭心尽力加快城市建设,“六横十一纵”骨干路网体系基本建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推进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项目质量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步伐需进一步加快,产城融合需进一步提质提速。对此,我们将正视矛盾、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推进解决。”
杨泽发介绍,2021年,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将实施“1+3”产业聚集工程,加快构建以数字产业为核心,以新型显示、大健康、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推动食品产业迈向高端,机电产业扩容提质,物流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工程,创新招商思维模式,加快构建高效、专业、市场化的招引体系;实施对外开放深化工程,进一步加强外向型出口项目、大宗进口粮油加工项目引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以高效办成事为目标,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杨泽发表示,新的一年,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将紧盯目标抓落实,聚焦产业求突破,全力以赴引项目建项目,坚决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仗。
■ 江岸区
高水平建设“汉口之心、美好江岸”
长江新城管委会主任、江岸区*委*书*记马泽江说: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其艰难的一年,也是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一年。江岸区凝心聚力、感恩奋进,抗疫保卫战、防汛保卫战、疫后复苏保卫战“三战并举”,交上了一份彰显“江岸力量”、展现“江岸担当”的答卷。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左右,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95亿元。江岸区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全国“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营商环境综合排名稳居全市前位。
步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新机遇新挑战并存。从江岸自身来看,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艰巨,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与国内先进城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2021年,全区上下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高水平建设“汉口之心、美好江岸”,为武汉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全力以赴夯实创新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标准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集聚一批院士专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坚决落实市委“六个到位”的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五减五通”,探索实行“秒报、秒批、秒办”极简审批模式,全面推广“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
全力以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金融业,打造中部金融保险中心,争创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完善设计产业链,高水平建设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做大现代商贸业,培育新品牌、复兴“老字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
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强区战略,不断完善项目策划、引进、落地、开工、建设全链条推进机制。稳步推动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加快实施总投资近1200亿元的138个项目,做到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全力以赴加强招商引资。强化“投行思维”,全面实施头部企业招引三年行动计划。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力度。引进行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新增一批区域性总部金融机构及品牌首店,鼓励辖区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 硚口区
产业立区,人才强区 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参加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硚口区*委*书*记刘丹平表示,“过去一年虽然极其艰难、极不平凡,但经历大战大考,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意志更加坚定,对未来也更加充满信心。”
刘丹平介绍,经过“十三五”的积累,硚口发展的小气候呈现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迎来蓄势腾飞的关键期。针对经济体量不大、主导产业不强、支柱企业不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硚口区党*政*领导干部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产业立区方向不动摇,加强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做优存量;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全力做大增量,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上展现新作为,加快形成三大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2021年,硚口区将继续加大产业布局力度。首先,强化三大产业引领。以三个千亿为目标,提质发展现代商贸业,全力支持汉正街打造全球知名商圈,提升宜家、恒隆、越秀、凯德、新世界等现有商圈品质,支持骨干商贸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新零售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点。聚焦发展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高端医疗、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健康金融、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发挥医疗技术交易中心作用,成为全市大健康产业硬核支撑。突破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劲引擎。完成供地1000亩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足量载体。
其次,强化现代服务业主导。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大现代服务业企业、人才的培育、引进力度,每年引进5家“三类500强”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法律、财务、商务、文创、体育、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支持创投风投、非银金融、产业金融、股权投资、科技金融等创新业态,加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功能。
第三,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汉江湾科创总部基地项目为引领,发挥中心城区功能优势,推进应用场景、赋能转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中心城区高科技产业发展集中区。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信息安全等领域谋篇布局,打造科技引领、不断迭代更新的产业增长系统。
■ 汉阳区
锚定“三镇均衡发展”目标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新汉阳
2020年,汉阳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全区经济发展强劲复苏。
汉阳区*委*书*记徐丽表示,2021年,汉阳将深入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落实王忠林*书*记关于牢牢把握“七个关系”的指示要求,锚定助推“三镇均衡发展”目标,聚焦产业振兴,加快构建“四区支撑、两带拱卫”空间发展格局,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新汉阳。她表示,汉阳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着手:
实施产业强区战略。着眼建立“1+6”现代产业体系,把突破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做优存量”“做大增量”的关键一招,全力支持企业数字化赋能,推进什湖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大力引进“网云智”等领域龙头企业。坚持集群发展,深度对接全市产业地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聚力打造大健康、工程设计建造、汽车后市场、智能制造、金融商贸、会展文旅等6大产业集群,畅通产业循环,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用好区级招投一体平台,健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落地一批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的优质产业项目。强力推进征收项目“清零”,探索城中村产业用地整合利用,不断强化项目供地保障。加快钟家村古城商贸区提档升级,打造显山露水透绿、错落有致靓丽的亮点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龟北片国际文化交往中心,扩大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影响力。加快产业导入和总部企业招引,提升四新新城总部区发展水平。坚持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新汉阳站规划建设,加快打造高铁产城融合区。全力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汉阳段、知音大道建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照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全国先进地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争创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建成黄金口工业园区政务服务中心,纵深推进“五减五通”,持续下放高频办理事项,探索推广“免申不用办”,让企业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完善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协同办理、跟踪反馈机制,当好贴身贴心“店小二”。
■ 洪山区
打造高品质大学之城 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洪山区*委*书*记林文书说:过去一年,洪山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切实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0亿元,实现了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5%,招商引资总额突破600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0家,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2万户。
2021年,洪山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部署,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七个关系”,聚焦项目抓增量、聚焦创新增动能、聚焦民生补短板,努力为全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快打造高品质大学之城,着力增强创新动能。坚持将创新作为驱动区域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建设环大学创新经济带,深入推进大学之城建设“十五大工程”,重点在区校项目落地、孵化载体提质、创新资源集聚、高新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坚持以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盘活用活楼宇资源、工业存量用地、集体产业用地等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打造一批产业创新园区。
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功能品质。加大“三旧”改造土地收储力度,推动国际科创城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华中科学生态城,努力形成中央创智区的核心引爆项目。加快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后续供地,推动一批新经济载体快建成、早见效。全力建设碧桂园·碧乐城,打造南湖城市副中心新地标。推动里得电科、卓尔·华谊电影小镇等项目落地见效,促进青菱片区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健全精准帮扶企业平台,完善“企呼我应”机制,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深化“四办”改革,努力打造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
加快补齐交通民生短板,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全年力争建成通车道路16条。新开工建设中小学7所。加快建设一批三甲医院,建成区疾控中心和区妇幼保健院,全力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 蔡甸区
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蔡甸区*委*书*记陈新垓认为,刚刚结束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清晰回答了如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新的一年武汉经济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问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在武汉的落实篇、施工图。
过去一年,蔡甸区坚持战疫、战洪、战贫三战并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后重振的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取得重要进展,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好于预期的良好成效。
蔡甸是车谷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主动做足对接、对标、配套、服务的文章,特别是作为武汉向西对接全国的交通门户和枢纽定位日渐清晰,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金字招牌”独有,比较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生态环境优美。我们提出,“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常福产业新城,就是要以高质量建设“两城”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
蔡甸区将坚决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聚焦实体经济,保持战略定力,着力补齐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偏小等短板弱项,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区。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中德国际产业园在对外开放中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田作用,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打造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坚持制造强区战略,以61平方公里蔡甸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增强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环节能级和控制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做大做强新时代“蔡甸造”,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合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标准建设“常福之心”,高品质配套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推进蔡甸经济开发区加快由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型。
■ 黄陂区
高水平建设武汉空港新城、城市花园、产业强区
黄陂区*委*书*记曾晟信心满满地说,刚刚过去的一年,黄陂浴火重生、强劲复苏、加速重振,抢抓市*委市*政*府大手笔、高起点谋划推动疫后重振的战略机遇,高起点谋划建设“三城一区”,即武汉天河航空城、武汉国际贸易城、前川产居新城、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唱响项目为先、投资为要、拼字当头、提标提速主旋律,全年新签亿元以上项目协议投资1418亿元,同比增长58%;续建新建亿元以上项目156个。武汉天河航空城、武汉国际贸易城、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当年策划、当年启动,天河国际会展城、甘露山文旅城当年供地、当年开工,得象新能源、中商惠民星品惠等一批项目当年洽谈签约、当年落地投产,连续刷新项目落地开工的“武汉速度”。预计全年GDP过千亿、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奠定“十四五”良好开局。
满弓发力,开拓新局。新的一年,黄陂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提升发展能级、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能,全面开启高水平建设武汉空港新城、城市花园、产业强区新篇章。
抓改革、促开放,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五减五通”,进一步推进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可开工。建设3家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打造10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成立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联盟,创建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研究院。聚力开放引进,启动天河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积极申报武汉航空港自贸区。发挥武汉国际贸易城双循环功能,放大汉口北全球数字贸易大会带动效应,打造跨境商品交易中心。
抓项目、扩投资,加速集聚发展动能。抓大项目、大抓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2个。完成国际会展中心主场馆主体结构工程,开工建设空港国际体育中心6万座专业足球馆。强力推进众邦金融港、万里茶道、世界贸易大数据中心等武汉国际贸易城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深圳汇业达、成都铁山、山东朗进等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项目。加快推进甘露山文旅城冰雪综合体、商业水镇项目建设。
抓招商、兴产业,全力增强发展后劲。深化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产业市场循环带动招商,提高招商靶向度、落地项目配套力。突出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珠宝时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建造、商贸物流、商务会展、金融信息、文旅休闲十大产业集聚发展,抓项目引进落地,培育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珠宝时尚、现代服务四个千亿产业,打造临空现代产业园(中日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华夏幸福现代产业园三个千亿先进制造园区。
抓“三农”、促振兴,全面提升发展质效。以更大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发展建设提标提速。新建高标准农田3.7万亩、绿茶基地2000亩,新建和改造油茶基地5000亩,建设10个智慧精致农业园、3个田园综合体。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政策、产业、组织和人才等方面有效衔接,让乡村加快美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富起来。
■ 新洲区
坚持底线思维,在塑造安全发展环境上展现新的作为
围绕打造武汉长江新区新副城,全力打好“十四五”开局之战。“新洲区今年将围绕打造武汉长江新区新副城,全力打好‘十四五’开局之战,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工作既定目标任务,以实绩实效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新洲区*委*书*记赵利洪说。
赵利洪介绍,2020年,新洲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恢复增长。全区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大幅收窄,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11项市级考核指标中,进出口总额、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3项指标实现正增长。
“2021年,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武汉长江新区新副城,倾力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示范区、中部地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力打好‘十四五’开局之战。”赵利洪说,新洲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狠抓营商环境提效。健全完善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容缺受理、联合验收等新模式,以流程再造提速增效,强力提升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等23项考核指标办理质效,深化推进工业项目24小时预约服务等19项改革任务清单。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狠抓招商引资提能。围绕商业航天、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大健康、农文旅体等主导产业,瞄准国资央企、世界500强、民企100强等龙头企业,做好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文章。
狠抓项目建设提速。加快建设中部地区枢纽港,建成多式联运大数据中心、武汉物联商务区等项目。加快建设阳逻国家级医疗防护装备基地、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项目,推进稳健华中区域总部、中电光谷等项目投产运营。全力打造中国“星谷”,实现航天科工、中电光谷等项目全面开工投产,加快行云和火箭、卫星二期建设。
狠抓产业能级提质。加快培育阳逻港物流金融贸易、航天基地高新技术、新一代半导体和新材料、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四大千亿元产业。融入“一江两岸”光谷科创大走廊,争取卫星大数据运营中心落户,发展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应用、导航遥感测绘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陈俞 陶可祎 万凌 史强 刘娜 张衡 李亦中 通讯员冯宇 彭辉 詹鸥 张惠菊 刘晶晶 李磊 程书雄 刘慧 统筹:赵代君 |
|